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滨江区 “新春第一会” 提出了“双增三提七突破”的工作要求、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并部署了“创新发展增动能、实干争先增才能”大讨论相关工作。长河街道积极响应区委号召,迅速掀起“双增”大讨论热潮,积极把讨论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推动发展的实效。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许一峰
“双增”大讨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扛起经济责任的信心。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想到、做到、周到”的重要性。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政策的支持,更是实实在在的服务。2025年,我们将持续完善产业社区治理模式,定期召开产业链座谈会,为企业提供法律、税务、审计等全链条培训,为人才解决政策、公寓、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只有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服务更接地气、更具实效。2025年,长河街道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服务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滨江区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贡献长河力量。
街道区域发展办公室负责人 陈娇娇
通过深入学习“创新发展增动能、实干争先增才能”的核心内涵,我对街道经济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坚定的信心。2025年,我们将继续当好政策“宣传员”“翻译员”,助力企业茁壮成长。在政策落地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为此,我们将通过更多渠道宣传产业政策,制定专门的培育计划,定期开展创业辅导、政策解读等活动,帮助企业及时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红利。只有让政策真正“活”起来,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星光产业社区书记 来醉鎏
在深入学习“双增”大讨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浙江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产业社区,我们将肩负使命担当,以创新驱动为引擎,通过构建“企业及员工的全生命周期体系”,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需求导向+精准施策”机制,持续开展精细化走访,动态构建“企业画像”数据和“需求图谱”。打造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机制,发挥“助企益+”联动效应,实现政企“零时差”、问题处置“全响应”。二是创新“政策输送+资源链接”模式,我们将更加注重政策的落地与实施。线上线下联动,定期开展惠企政策的宣讲解读,确保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依托“星光合伙人计划”搭建交流互通平台,盘活辖区产业资源,激活产业协同“一池春水”。三是构建“产才融合+培引双驱”生态,我们将“靶向”开展人才培养与引进。开展各类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行业人才交流、创客沙龙等活动,形成人才集聚“磁场效应”,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互联产业社区书记 童觐莎
在“双增”大讨论中,我们常思考:产业社区如何主动进入经济赛道?我想答案藏在“服务即生态”的逻辑里——用“路由器思维”链资源,用“苗圃模式”育动能。一是当好“联络员”。推行“政策找人”服务,联动职能部门开展“行走的办事大厅”上门服务,帮助企业精准匹配人才补贴等政策;设立企业园区管家,盘活楼宇闲置资源,搭建“共享资源热力地图”,协调解决房屋租赁等实际问题。建立“企业需求清单”,专项破解共性问题。二是当好“服务员”。组织“技术应用实训营”,定期开展AI、大数据等实操培训;打造“创新场景试验田”,在社区服务中心开放数字化展示屏等设施。三是当好“链接员”。与周边社区共建“15分钟生活圈”,联动提供公寓信息,开设企业员工子女托管班等,让人才安心扎根。我们将持续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的多元协作,在政策落地、技术赋能、生态营造中找准定位,真正把产业社区的“物理空间”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价值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