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滨江教育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党建引领”一个核心,围绕“建设‘教育硅谷’品牌,打造‘硅谷教育’样板”两条主线,持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守正创新,在党建引领上再聚力。(一)是深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党政协同的运行机制,完善年轻干部高质量发展和干部队伍优化配置的实施体系。(二)是积极建设集团办学背景下党的全面领导机制。探索建立集团功能性党组织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党建联建”全覆盖和党的全面领导职能充分发挥,建好一批“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和示范性党组织。(三)是健全建强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发展体系。落实弘扬教育家精神“五个一”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在编教师“区管校聘”和“全域交流”管理机制,统筹配置区域师资。

二、实干惠民,在资源配置上再优化。实施教育资源优化行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新格局构建。(一)是配套学校扩优提质。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通过现有校(园)改扩建挖潜扩容和新设置校(园)等方式满足持续扩大的学位需求。投用丹枫实验小学扩建及幼儿园、浦沿小学拆复建、之江单元新和路幼儿园、安置房十区块七期配建幼儿园等5所学校,新增学位2745个。(二)是集团办学全面覆盖。制定“十五五”期间的教育集团化(教共体)办学规划,明确集团化(教共体)办学基本模式和实施要素,拟定阶段性实践方案;集团化办学(教共体)全覆盖,其中紧密型(含融合型、共建型)占比不低于2/3。(三)是实践基地立体架构。新增5家红色研学基地和4家科教大联盟成员单元,建立区域劳动实践和研学基地不少于8个。

三、求新谋变,在一体推进上再发力。立足高新定位和区域产业优势,全力培养具有“高新特质”和“家乡情怀”的未来人才,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贡献教育力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一)是落实基于区域资源的“高新”人才培育。跨学科项目化校企研学课程中小学100%覆盖,通过校企合作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科技报国,反哺家乡”情怀。(二)是推进基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改革。在平衡分班的基础上,探索分层走班、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辅导。尝试建立集体教学、智能诊断、分层辅导的教学“流水线”,以教育流程再造实现学习质量提升。前瞻布局小班化实施计划,积极探索以小班化带动特色化办学、提升薄弱学校的发展路径。(三)是推动基于营商环境建设的服务升级。持续探索“就便入学”教育服务机制,新增5所中小学、10所幼儿园面向周边企业员工子女招生,在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学校(幼儿园),尝试建立嵌入式学区,将周边企业、产业园纳入招生服务区。

四、整体架构,在特教体系上再完善。推动特殊教育迎头赶上、抢占高位,实施特殊教育启航行动。(一)是建立立体化教育体系。加紧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启动卫星班工作;健全随班就读管理体系,规范送教上门实施机制;(二)是架构多元化培养体系。打造职高特色专业,探索建立就业实训孵化基地,加强特教、职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启动建立康复中心、医院、社区、学校一体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提升康教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三)是打造常态化合作体系。探索与中国台湾地区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培育复合型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及特殊教育康复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