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在市应急管理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和三个“一号工程”,坚持“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基层应急体系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滨江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安全保障。

2024年,滨江区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安全发展铜鼎”,区应急管理局获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局3人获得市级及以上个人奖励表彰。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工作体系健全完善,统筹大安全能力日益进阶

一是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所有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全部单设,创编《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工作指导手册》,累计组织开展基层应急消防业务培训13场,实现应消站人员100%持证上岗,并独立开展安全生产办案执法。为减轻基层负担,率先进行基层减负试点,通过建立应急消防联合指导服务工作机制,统筹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各业务条线工作任务部署,有效提升基层应消治理体系工作质效。二是安委会和各专委会工作机制运转顺畅。年初,区政府与32家责任制单位负责人签订2024年安全生产和消防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32家责任单位与下属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目标责任书。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应急管理工作20次。各专委会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各专委办主任(各分管区领导)每月在区政府常务会上部署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严格开展定期研究、隐患排查、执法处罚、宣传培训,确保各领域安全稳定。三是城市安全值班值守专班持续发挥作用。成立覆盖全区24家单位的城市安全值班值守专班,13家单位在区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常态化值班,并与区委区政府值班、突发快响等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值班效率,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速度,强化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时效。

(二)治本攻坚稳步推进,专项整治成效持续巩固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闭环整改。全区5万余家实体市场主体全部纳管,梳理出重大风险源29家、较大风险源87家,实行分层分类管理;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检查指引》等文件宣贯和解读15场,各部门各街道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3万人次,检查企业(场所)2.6万个次,发现一般隐患9945个,均落实整改,排查重大隐患345处,目前已整改339处,剩余隐患正在按时序整改中。二是各类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完成204个多业态老旧经营场所整治,185个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和4030个充电设施建设,推出电费价费分离机制;完成天然气橡胶管更换1117户,“瓶改管”41户,回收“僵尸瓶”766个;完成世茂之西湖、景江苑小区2个小区的消防车道、登高场地整治。三是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完成2家涉爆粉尘企业专项整治,5家规范化示范园区创建,使用危化品工业企业安评制度落实率已达100%。持续加强危化品管理,指导加油站、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等进一步健全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机制,强化危险作业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违章搭建火灾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全覆盖摸排104家工业企业,排查出存在问题企业11家,均落实闭环整改。四是加强全区烟花爆竹禁燃禁售管控。全区76个社区、32处红白事点等落实禁放标志张贴全覆盖,住宅小区、综合体、快递分拣点、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累计张贴双禁海报2000余张、悬挂横幅近300条;在全区中小学、住宅小区等累计开展各类落地宣传活动30余场(次),发送“双禁”相关公益宣传短信40余万条。

(三)灾害防范平稳扎实,指挥体系运行顺畅

从年初开始,我区重点围绕“体系完善、物资储备、队伍准备、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培训演练”等六个方面,组织开展防汛备汛风险隐患排查16次,提升新联社区、长一社区、道岩大房社区3处避灾安置点建设。在“暴力梅”和3号、13号、14号台风防御期间,高效运行“1833”联合指挥体系,每日开展不少于两次会商研判,防指办累计下发防汛工作提示提醒34次,累计开展“六问”抽查528人次,叫应叫醒各级防汛责任人366人次,累计处置小范围积水点位191处,转移安置人员1.3万余人。全区面上汛情平稳,未发生灾情、险情。森林防灭火形势平稳,加大对祭扫高峰期的检查巡查力度,在元旦、春节、清明、国庆等重点时段在上山路口设岗卡点,累计发现违规祭祀用火、露营用火20余起,均已现场要求整改到位。

(四)应急保障工作扎实,支撑效果持续稳固彰显

一是积极推进应急预案修编。进一步梳理相关单位预案修订和演练计划,完成修编各专项预案9个,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52个。按照演练内容、演练单位全覆盖要求,组织区级相关单位开展拉练、演练活动,区级各相关单位举办应急演练14场,联动区相关单位开展不同主题的应急处置拉练19次。二是科技支撑提升管理能力。克服服务企业经营困难,完成“基层应消”模块建设,基层应消站和各社区使用“基层应消”开展底数摸排、隐患上报、闭环整改达到100%,街道、网格依托“基层应消”开展隐患排查数占全区隐患排查总数比例超过80%。升级完善区应急指挥系统,98家工业企业、加油站、非许可医药化工企业落实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三是安全文化持续深入人心。结合“3.19森林消防宣传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0.13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现场宣传、咨询解答活动。每月依托网格、应消站等基层力量通过“敲门进企”、家庭扫楼、业主群发送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日常应知应会普及,扩大安全宣传覆盖面。各领域累计组织开展基层科普活动112场,参与人数超10000人次。制作“电气焊操作规范”“内涝灾害防治”“安全案例警示”等各类主题宣传教育片5部,在企业、社区、场馆等公共场所投放。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滨江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七大行动”工作部署,重点推进五个方面工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紧盯体制机制运转,实施提能增效攻坚行动

完善工作体系,完善安委会和防减救灾委员会职责与运行机制,高效运行“4353”工作范式,发挥统筹协同作用,进一步抓好“三管三必须”职责落实。巩固基层基础,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软硬件保障;建强街道、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矩阵”;打造具有滨江特点、符合街道实际的“一站一品”,提升指挥能力,迭代区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多功能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和指挥系统,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数字治理水平。

(二)紧盯安全生产重点,实施除险保安护航行动

严防重点领域事故,针对建筑施工小散工程等管控难题,压实责任,持续开展监管专业能力培训,推进建筑施工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治本攻坚,持续推进老旧多业态场所、电动自行车、燃气安全、电梯安全一件事等专项整治,实施分层分类分级管理。强化工业企业火灾防控,以标准化园区创建为抓手,完成区内50个园区的标准化创建。

(三)紧盯自然灾害防范,实施御险安澜治灾行动

夯实防灾减灾基础,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建设,计划新建6个社区级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优化平战转换机制,提高“1833”联合指挥部效能,在实战中不断优化1+9台风防御工作方案。加强风险隐患管控,聚焦“八张风险清单”,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消除自然灾害风险隐患。

(四)紧盯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固本强基筑垒行动

强化应急保障,加强“1618”指挥救援体系建设,高质量推动应急救援硬件软件双提升。强化规范执法,推进街道办案扩面提质,加大对基层执法的指导力度;实行“法制+执法”双人评查机制,高标准完成案卷评查。强化宣教引导,加强应急安全宣教,推动行业部门开展逃生自救宣传,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全年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培训不少于8期。

(五)紧盯队伍能力提升,实施砺剑铸魂创优行动

加强党建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全面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强化干部培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综合协调、风险识别和监管专业能力。提升整体水平,发挥安委办等协调作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培训班,不断提升各专委会安全监管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