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精品课”公示名单,我区11节精品课入选。

创意城小学教师王雄,小学语文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抓住关键词、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节奏;借助诗歌意象感知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迎凉之感;聚焦动作和神态描写,对比联读相关诗歌,深入感受诗人内心的爱国情怀。

钱江湾小学教师孔忠伟,小学数学课《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通过创设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室寻宝、图上寻宝和校园寻宝等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从中学习、运用和迁移新知,并沟通真实方向和图上方向之间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闻涛小学教师姚佳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花样颠球》,通过“学练赛”一体化设计,深化课堂改革,在花样颠球中利用不同器物和场地,通过不同动作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勇于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提升学生球性、球感、动作协调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

东冠小学教师黄晓玲,小学音乐课《聆听欢乐颂》,在以“欢乐”为主题的音乐实践中,学生通过人声与器乐对话、音乐织体可视化、智能编曲等形式,经历“解构—重组—再生”的学习过程,自主构建从要素感知到创意表达的能力提升路径,深入理解音乐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滨和中学教师金章义,初中数学课《小结与反思》,构建知识网络,回顾线段的研究路径与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线段,梳理角的研究内容。同时,将分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渗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要类比地学习几何。

江南实验学校教师唐盈,初中音乐课《☆卡门序曲》,从“序曲”在歌剧剧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入手,运用AI技术使作曲家“比才先生”以虚拟智能体的形态与学生互动。围绕指挥家应具备的三个素养:了解剧情、明确音乐层次、用身体引导乐队表现,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在体验感受、观察发现、合作探究中不断深入,开启音乐思维促进个性表达。

高新实验学校教师向恺璐,初中数学课《利用信息化工具绘制二次函数的图象并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实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使用平板电脑操作信息化软件GeoGebra,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的系数与图像的关系。实验中,充分落实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探究,结合代数推理,数形结合,确保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滨和中学教师俞丽玮、包青锋,初中物理课《模拟(观察)热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工程师研究热机的历程,从外燃机到内燃机,初代内燃机到二代内燃机再到汽油机,体现工程迭代升级。同时借助自制实验器材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内燃机结构模型、工作原理,体会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江南实验学校教师傅佳凤,初中化学课《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初识燃烧”“生火有道”“灭火有方”“控火有术”等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得出控火和灭火方法。通过“控制燃烧是为了更好使用燃烧”的升华,体现调控化学反应的现实意义。课程结合数字化实验,注重模型构建等学科思维的培养,助力素养的聚焦与落地。

湖畔中学教师施艳、洪优萍,初中信息科技课《无人机的控制与应用》,围绕无人机的飞行原理与控制应用,以智慧农业中的“农田植保”真实情境为实践项目,通过“场景分析→原理猜想→实验论证→线路规划→算法设计→编程调试”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实践,提升数字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辩证思考。

紫云实验学校教师汤樱铃,小学生活数学课《得数是2的加法》,聚焦数与运算中的基础运算教学,创设校园劳动情景,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探索加法原理,内化运算技能,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形象与抽象思维,实现知识与技能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