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浙江所有的新生儿都将经过这个大模型筛查。”近日,滨滨从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了解到,全国首个涵盖结构畸形、功能异常、新生儿罕见遗传性疾病等功能的AI预测模型CHANGE (Committed to Healing and Nurturing Growth for Every Newborn)在滨江正式发布。

如何理解CHANGE?其实结合当下最火的DeepSeek来看,更容易看懂。“CHANGE基于DeepSeek大语言模型,打通了区域内妇幼保健网络,构建出生缺陷防控‘精准筛查—智能诊断—全程管理’闭环。”项目总负责人、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介绍道。

细看CHANGE界面,只需要发送一份新生儿遗传报告,就能获得相关建议。而这份建议的每一条都源于最新的医学文献。“CHANGE就像是一名侦探,可以实时检索最新的医学文献,生成诊断建议。”据舒强介绍,其最大亮点是针对出生缺陷防控中的“诊断延迟、技术断层、数据孤岛”三大痛点,实现了技术飞跃。

CHANGE非一日之功。“可以说,这是用1200多万个病例数据‘喂养’出来的AI。”CHANGE项目执行主任徐玮泽介绍,浙江省自1999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目前已累计筛查新生儿1200余万例,正是这些数据构成了大模型的基础数据。除了有庞大的病例数据做基础外,浙大儿院还打通诊、治、随访、救助各环节,积累了500余位儿科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

“我们团队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推进临床诊疗与AI技术的结合,近些年随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三网合一’工作的推进,我们AI化的速度也在推进。”徐玮泽表示,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让多年来积累的数据成果被“唤醒”,让“AI+出生健康管理”的新时代得以开启。

作为项目执行主任,在徐玮泽看来。CHANGE大模型,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更好地帮助解决诊疗难题。“诊断是否精准、治疗是否及时、沟通是否到位等,都可能影响疾病预后。而CHANGE的应用,可以让基层筛查准确率提升60%、复杂先心病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3%、诊断周期缩短70%。”

“可以说CHANGE模型非常聪明,极其擅长沟通,经过测试,在15轮问诊对话中,它还能够保持95%的相关信息关联度,很懂医生也很懂患者。”徐玮泽表示,希望更多有出生缺陷的孩子,能够获得精准的筛查和更加及时的救治,“CHANGE大模型的发布,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场守护生命起点的承诺”。

来源/滨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