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沿着滨文路向南,你会惊喜地发现在彩虹快速路一侧,5幢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此处便是滨江区第二工业综合体,历时近4年建设,将于今年6月完工。
最高134米,“摩天工厂”虚位以待
滨江区第二工业综合体拥有超过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一处集智慧制造、智慧研发、智慧互联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其东至百仁路、南临彩虹快速路、西连南川路、北接规划方陆盛街,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
眼下,项目外墙施工已基本完成,施工单位正抢抓天气晴好黄金施工期,有条不紊地进行室外绿化以及公共配套区域装修。从空中俯瞰,5幢主体建筑以建业路跨铁立交为界,由东向西一字展开,错落有致,最高达134米,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摩天工厂”。
何为“工业综合体”?不同于传统工业厂房模式,工业综合体采用多层结构,是一种集聚了企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多形态的都市型工业楼宇模式。
“本质上其实是升级版标准厂房,通过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运营,推进地上地下空间高效利用、上游下游产业链式集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高新区(滨江)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第二工业综合体便是未来工业的全新典范,仅西地块容积率就达到3.497,相当于传统工业用地的数倍,以极高的空间利用率重塑了传统工厂的形态。
边建设、边招商是这座“摩天工厂”的又一亮点。为了支持园区发展,高新区(滨江)创新项目供地方式,支持产权按照幢、层进行分割转让,目前已围绕厂房“个性定制”招引企业多家。
“前段时间,又有家电商领域的头部企业来问询,多次沟通后已基本达成入驻意向。”该负责人说,第二工业综合体将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他希望多为这座“摩天工厂”吆喝吆喝,让更多优质企业集聚于此,为滨江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竖起来的工厂”,在滨江拔节生长
“工业上楼”的推进,不仅是空间布局的创新,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自2019年以来,滨江已陆续投入建设4个工业综合体,用地总面积达194.5亩。
全省首家工业综合体——荟鼎智创中心(第一工业综合体)是其中的“先行者”。该园区占地75亩,容积率达2.5,总高度约50米,于去年3月投用。经过一年多运营,已招引企业20家,与直接供地相比,极大地节约了土地面积。“这里就像是升级版的‘标准厂房’,不仅配套设施更合理,有会议室、展厅、食堂、健身房,企业之间还能形成自己的上下游‘朋友圈’。”入驻企业浙江华仕管道董事长孙少杰说。
除荟鼎智创中心外,另外三座“竖起来的工厂”仍处于建设阶段。
杭州尚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尚健生物”)是一家致力于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抗体药物开发与商业化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司由于办公、实验空间紧张,早在2023年就提出第四工业综合体物业空间申请。“从那以后,园区的建设进度成了我的小小牵挂。”该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第四工业综合体位于西浦路与浦炬街交叉口东南角,项目用地面积48亩,总建筑面积约12.2万平方米,配有GMP厂房、污水处理池等,计划明年竣工交付。建成后,这里将是一个集聚生物医药类企业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7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工业上楼”的背后,是高新区(滨江)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推动“块状经济”向“柱状经济”转变,在全市率先探索出的新路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竖起来的工厂”拔节生长,在“工业上楼”模式加持下,高新区(滨江)产业发展迈开大步,工业经济规模有望迎来下一轮跃升。
最近,沿着滨文路向南,你会惊喜地发现在彩虹快速路一侧,5幢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此处便是滨江区第二工业综合体,历时近4年建设,将于今年6月完工。
最高134米,“摩天工厂”虚位以待
滨江区第二工业综合体拥有超过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一处集智慧制造、智慧研发、智慧互联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其东至百仁路、南临彩虹快速路、西连南川路、北接规划方陆盛街,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
眼下,项目外墙施工已基本完成,施工单位正抢抓天气晴好黄金施工期,有条不紊地进行室外绿化以及公共配套区域装修。从空中俯瞰,5幢主体建筑以建业路跨铁立交为界,由东向西一字展开,错落有致,最高达134米,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摩天工厂”。
何为“工业综合体”?不同于传统工业厂房模式,工业综合体采用多层结构,是一种集聚了企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多形态的都市型工业楼宇模式。
“本质上其实是升级版标准厂房,通过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运营,推进地上地下空间高效利用、上游下游产业链式集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高新区(滨江)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第二工业综合体便是未来工业的全新典范,仅西地块容积率就达到3.497,相当于传统工业用地的数倍,以极高的空间利用率重塑了传统工厂的形态。
边建设、边招商是这座“摩天工厂”的又一亮点。为了支持园区发展,高新区(滨江)创新项目供地方式,支持产权按照幢、层进行分割转让,目前已围绕厂房“个性定制”招引企业多家。
“前段时间,又有家电商领域的头部企业来问询,多次沟通后已基本达成入驻意向。”该负责人说,第二工业综合体将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他希望多为这座“摩天工厂”吆喝吆喝,让更多优质企业集聚于此,为滨江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竖起来的工厂”,在滨江拔节生长
“工业上楼”的推进,不仅是空间布局的创新,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自2019年以来,滨江已陆续投入建设4个工业综合体,用地总面积达194.5亩。
全省首家工业综合体——荟鼎智创中心(第一工业综合体)是其中的“先行者”。该园区占地75亩,容积率达2.5,总高度约50米,于去年3月投用。经过一年多运营,已招引企业20家,与直接供地相比,极大地节约了土地面积。“这里就像是升级版的‘标准厂房’,不仅配套设施更合理,有会议室、展厅、食堂、健身房,企业之间还能形成自己的上下游‘朋友圈’。”入驻企业浙江华仕管道董事长孙少杰说。
除荟鼎智创中心外,另外三座“竖起来的工厂”仍处于建设阶段。
杭州尚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尚健生物”)是一家致力于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抗体药物开发与商业化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司由于办公、实验空间紧张,早在2023年就提出第四工业综合体物业空间申请。“从那以后,园区的建设进度成了我的小小牵挂。”该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第四工业综合体位于西浦路与浦炬街交叉口东南角,项目用地面积48亩,总建筑面积约12.2万平方米,配有GMP厂房、污水处理池等,计划明年竣工交付。建成后,这里将是一个集聚生物医药类企业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7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工业上楼”的背后,是高新区(滨江)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推动“块状经济”向“柱状经济”转变,在全市率先探索出的新路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竖起来的工厂”拔节生长,在“工业上楼”模式加持下,高新区(滨江)产业发展迈开大步,工业经济规模有望迎来下一轮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