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完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路网。2025年计划统筹安排新建道路项目12个、推进人行通道(桥)项目4个。一是加密过江联系。积极配合市级主体做好钱江三桥改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及梧桐路过江通道前期方案研究相关工作;结合钱江三桥改建提升及“前岸盖板”项目,加快推进区域路网方案优化衔接。二是补齐配套路网。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关注住区、学校、产业园等项目,新建博恒景巷(怀德街-滨安路)、方陆盛街(南川路-百仁路)等12个周边配套道路,续建乳泉路(月湾路-向南路)、院士路(回龙庵街-浦炬街)等14个周边配套道路。三是完善人行通道。新建并完工电竞馆人行桥,积极推进江一公园人行桥、浙二通道等3个项目,保障群众出行的便利性与可达性。四是增强电力保障。持续推进中兴110kv输变电隧道工程、南环路电力隧道工程,投用110kv滨和变,切实完善电网结构。

(二)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着重以公园体系塑造绿色格局,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增强广大市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满足感。2025年计划新建(改建)公园5个,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加快“悠悠长河 创享白马”综合品质区项目试点建设、做好资金保障,根据省级样板区创建最新方向,进一步做好新一轮样板区创建工作,谋划好六和片区样板区目标定位、建设项目和计划安排,提升城乡风貌品质。

(三)进一步提升安居宜居水平

持续开展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旧改加梯等工作。指导长河街道进一步完善全域方案,争取列入第二批省级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项目,至少申报7个社区创建省级第九批未来社区,预计我区省级未来社区创建覆盖行政社区率达到95%以上;督促浦沿街道城中村浦联区块项目配套政策加快出台;不定期对已完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展“回头看”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推进续建公共租赁房项目;提优人才安居工程。继续采取“切块+摇号”的方式进行指标分配,持续推出人才房公开摇号活动,同时强化入住管理,对个人公开摇号入住人员展开复核工作,切实解决人房不一致的问题,实现资格审查全覆盖。研究推进开展租补分离政策,扩大保障范围,进一步提升宜居水平。

(四) 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一是多措并举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站位精准施策,提高投资效率,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推行公证展示保品质、搭建平台化风险、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保交付,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二是积极引导提升建筑业发展能力。提升区内建筑施工龙头企业市场首位度,支撑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防欠薪联合执法的力度,落实六项制度,发现苗头,及时化解。三是压实责任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落实建设工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住宅质量品质提升,推行“阳光验收”。推进重点安全隐患整治,消除重大隐患,多方联合整治,高压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全面加强物业管理能力。继续完善业委会清廉自律制度,推进业委会清廉文化与勤勉履责深度融合,做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加强业务培训,针对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开展业务培训不少于12次。全面实施物管项目考核评价机制,落实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主体责任。四是健全装修备案监管机制,加强宣传,引导业主积极申请“我的装修码”,并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日常监督巡查。加快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逐步开展2025年度国债支持电梯更新改造工作。继续推动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建设工作,针对新建项目,继续把好审批环节,并加强现场核实工作,确保同步配建。积极探索老旧房屋保险机制。以西兴街道作为试点,探索并推动老旧房屋保险,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房屋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动态监测、重点巡查等工作,强化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

(五) 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创新工作方式,优化行政审批,进一步推动图审系统成果互认,进一步加强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审批效能,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