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七房社区以“粽香传艺·匠心惠民”为主题,将非遗传承与便民服务相融合,通过“西兴守艺人”公益服务与“西陵雅集”非遗IP联动,打造集民俗体验、手艺展示、邻里互动于一体的文化市集。社区还为高龄老人和新就业群体送上粽子,传递节日关怀。

庙后王社区开展“浓情端午·粽享欢乐”活动。居民们围坐包粽子,各式粽子寄托美好祝福,通过端午活动增进邻里情谊。后续将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探索党建引领的社区共建新模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形成。

马湖社区“西兴守艺人”项目开展端午主题活动。将磨剪刀等便民服务与飘香的粽子、艾叶送到居民家门口,传递社区温暖、凝聚邻里深情。

西兴社区举办“西兴守艺人”儿童研学活动。缝纫师展示传统技艺,中医师讲解草药知识,指导孩子制作艾草香囊,最热闹的当属包粽体验区,为端午佳节增添了别样的传统文化韵味。

协同社区开展“粽享童趣·双语奇遇”亲子游园会。通过闯关集章兑换盲盒,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俗,在双语互动中趣味学习,既传承文化又增进亲子感情。

共联社区举办“端午联心品粽香,一针一线绣安康”的主题活动。居民们领取端午粽,了解端午节香囊的民俗由来和香包文化及药材功效,现场制作体验手工做香囊的乐趣。

星民社区开展“巧手串珠迎端午”手串制作活动。居民们通过穿线、打结、搭配串珠等步骤,制作出色彩缤纷的端午手串。活动中大家交流技艺、分享创意,既体验了传统手工艺,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七甲闸社区联合共建单位举办香囊制作活动。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企退人员从选布料到填充香料,每个环节都认真完成。制作过程中唠家常、话端午,最终完成精美香囊作品。

西陵社区举办“童心粽意·西陵拾遗”主题活动。设置跳蚤市场让孩子体验经营乐趣,非遗展区展示西兴手工艺,通过互动游戏让亲子家庭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水电社区开展“水润民生·情系端午”系列活动。“宋韵集市”板块设置漆扇、投壶等宋代特色项目,配合便民服务和粽子DIY活动,营造出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温馨社区开展“端午邻里汇 温馨游园情”主题活动,采用“文化体验+趣味竞技+暖心服务"三维模式。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现场制作的粽子及慰问品,走访了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和失独家庭。

新州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端午艾草花束DIY主题文化活动。居民们在老师指导下,将新鲜艾草和菖蒲等装饰品,用彩绳缠绕成寓意吉祥的艾草花束。此次活动不仅拉近了邻里关系,更营造出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

金东方社区联合共建单位举办“粽夏童乐会・非遗玩趣节”,现场设置非遗文化展区、非遗游乐园,以及“西兴守艺人”便民服务区,通过趣味打卡、科普宣传等形式,以“街区党建+文化”为纽带,串联起非遗体验、便民服务与科普互动。

滨和社区“端午安康・‘艾’在滨和”主题活动在人才步行街启幕。社区青年与家长共同参与百人包粽子比赛,在民俗创客工坊中,艾草被巧手编织成竹艺品,香囊DIY活动让传统手工艺焕发国潮魅力,现场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氛围。

丹枫社区开展“艾韵枫华 粽情端午”系列活动,居民们在活动室包粽子、制香囊、制作蒲扇。社区工作人员与钱潮老兵志愿者走访慰问高龄老人、老党员、退役军人及快递员等群体,为他们送上粽子礼盒和节日祝福。

奥体社区开展“奥‘韵’端午 粽香四溢”包粽子活动。居民们通过包粽子、话习俗等沉浸式体验,学习粽叶卷裹、糯米填充等传统技艺,深入体会粽子背后的文化内涵,在粽叶清香中感受端午文化魅力。

官河社区举办“党群连心迎端午 街区共筑邻里情”主题活动。现场设有送艾草、包粽子、制香囊等传统民俗体验,以及艾草枕、艾灸锤等养生手作,配合“西兴守艺人”便民服务和商圈惠民展销,为居民提供多元化节日服务。

物联网社区开展“艾香花韵·粽情手作”活动。居民们巧手编织,将艾草与丝带结合制作端午花环,既传承非遗技艺,又促进邻里交流。

石门塘社区联合残疾人之家开展“仲夏雅集·端午送温情”活动。特邀爱心人士沈余兴,与残障朋友共同制作艾草竹编挂饰,通过民俗游戏体验传统文化。

新联社区开展“指尖上的非遗”香牌制作活动。居民们从香料调配到成品塑形,全程体验古法工艺,深化了社区文化认同。

物联网产业社区举办“青年市集·粽夏派对”,设置生活服务、中医诊疗等公益专区,吸引500余名企业员工参与。

兴盛产业社区开展“端午香韵 脉向健康”活动,通过香囊制作、中医问诊等环节,为300多名园区青年提供健康服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