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8岁,我记得也是个夏天,听到隔壁有许多枪弹声......”今年95岁的来长顺,家住滨江区长河老街荷花池2号(慎友堂),他所说的隔壁,同样是长河老街上一座清代传统木构院落式建筑,位于水沟沿78号,现只保存正房和一面围墙,墙上,满是大小不一的炮弹孔洞。

为何如此?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里记载着答案:水沟沿78号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那大大小小的黑洞就是当年日军扫荡时留下的弹孔。

这个建筑成为联络点,要追溯到1927年。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唐琪尔介绍,彼时,长河党支部书记来耀先(即来宝坤)组建长河农民协会,由来柱臣负责。而该建筑便是来柱臣的宅子。

在长河街道天官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该处宅院。宅院的位置隐蔽,门前的路弯弯绕绕,就像走迷宫,同时“大户宅院”能够提供容纳多人的空间,呼应了来柱臣孙子来国钧所说的“茶余饭后听家里人说起过,先辈曾在这里举行会议。”也正因如此,该处宅院成了后来日军的攻击对象。而在宅院百米开外的地方,便是残存的碉堡。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伯伯和叔叔都上了战场,一个死在了战场,一个等到战争结束才返乡。留守家中的父亲,则和一家老小在外面避难,等回家的时候,就看见墙上多了这些弹孔。”来国钧回忆道。

这样一面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围墙,在长河老街的升级改造过程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不仅与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同成为红色研学路线的“打卡点”。其所在的水沟沿78号,还与隔壁慎友堂一同够构成了“老街八景”之一的“竹荷双清”景点。它既走过了“历史的长河”,又见证了“老街”的华丽转身。

据介绍,长河老街自2003年列入杭州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后,于2022年启动保护开发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重点修缮房屋、提升水质、改造道路,恢复历史风貌;二期一阶段改造槐河两岸景观、建筑及水系,启动‘老街八景’建设;二期二阶段推进剩余街区更新,完整呈现‘老街八景’,并新建非遗馆。”滨江区长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值得一提的是,结合长河老街二期开发,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完成了提升改造。

如今的长河老街,犹如一部活态史书。既有江南槐市的繁华旧影,也有明清遗存"九厅十三堂",还有来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历史,完整呈现了古建文化、来氏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老街改造绝非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多重意义上的“古今交融”。比如老街打造了“时光之门”,可从老街走进滨江的“新潮地”——天官文创园,实现物理意义上的“古今穿越”。再比如,老街围绕居业结合的发展模式,招引创意餐饮类、非遗匠心类、艺术策展类等业态共计约40个品牌,重现“江南槐市”的盛景。此外,老街每年举办各类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十余场,拉动街区商铺消费力,呈现“诗礼旧巷、烟火潮街”的共兴场景,吸引年客流量百万人次。

截至目前,长河老街已接连5次登上央视舞台,并获评省级文旅爆款培育项目、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杭州市高品质步行街等多项荣誉。如今,老街吸引到不少影视节目、宣传纪录片等取景拍摄,已成为滨江特色文旅拍摄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