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就现在 向未来”高新区(滨江)现代产业社区工作推进会在长河街道星光会客厅成功举行。市委社会工作部、区街相关领导与30余位企业、社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擘画滨江现代产业社区发展新蓝图。 高新区(滨江)党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沈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现代产业社区建设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对标指南,做实“企需我为”。从企业和员工的急难愁盼出发,确保服务供给更精准、需求响应更迅捷、问题解决更高效。 二是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高效使用产业社区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工作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引导企业员工注册使用,实现 “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 三是共建共享,汇聚发展合力。持续扩展多元联动的“资源池”,培育特色品牌,构建产业社区治理共同体,培育新质生产力沃土。 长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沈淑红发布长河街道现代产业社区“企需我为”十大赋能行动。长河街道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社区建设实际,以党建统领为核心,以“产城人”融合为目标,以“政企社”互动为支撑,以“需应为”机制为抓手,以“社园站”联动为支点,从企业和员工需求出发,在实践中沉淀系统的服务方法论,探索建立了需求定桩、党建定航、协商定事、空间定质、制度定责、服务定锚、技术定能的“企需我为”七步工作法,并推出十大赋能行动,旨在通过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将治理服务优势转化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持久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有发展、员工有成长、治理有成效”。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陈建胜教授高度肯定了“企需我为”治理模式。他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这代表了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是建立在实践主义、长期主义、技术主义基础上的现代产业社区治理创新宝贵经验。 高新区(滨江)党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郑思明发布了《滨江区企业社会工作站建设指南》并进行了详细解读,该指南系统构建了企业社会工作站从定位到运营的完整框架,将抽象的工作理念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模型,真正确保各产业社区的企业社会工作站“建而有标、行而有据”。 会上,高新区(滨江)社会治理中心正式启用了高新区(滨江)产业社区数字化应用,打通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北航杭研院与高新区(滨江)党委社会工作部现场签署“数字人才共育计划”合作协议,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物联网、兴盛、星光、时代、互联、高新和火炬7个产业社区授牌成立“高新区(滨江)首批企业社会工作站”。星光产业社区书记来醉鎏作表态发言,将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社会工作,助力滨江区产业社区治理与服务迈上“更专业、更精细、更富人文关怀”的新高度。 未来,长河街道将持续以“企需我为”十大赋能行动为抓手,深耕产业社区治理新路径,织密企业社会服务网络,拓展“产社共融”实践内涵,为浙江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注入全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