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 | 内容及要求 | 截至3月底完成情况 |
1 | 主要预期指标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 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 |
2 | 大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 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 | 根据省经信厅意见,推动白马湖实验室完善申报方案。 |
3 | 巩固提升产业位势能级 | 以“中国视谷”建设牵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强核心器件、智能芯片、感知计算、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推进视觉智能应用场景拓展,促进集成电路、智能计算、高端软件等产业协同发展,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营收达4500亿元。 | 组织开展区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修订企业座谈会,征求产业政策修订意见建议。 |
4 | 深化“数智融合”,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通发展,培育发展人形机器人整机和传感器、控制器、灵巧手、柔性电子皮肤等核心环节,争创全省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 | 滨江区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财政激励项目入选2025年未来产业先导区财政专项激励攻坚任务揭榜名单。 |
5 | 加强数据、算力、算法、芯片等一体化布局,加快省半导体签核中心建设。 | 人工智能新政已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期正式印发。 |
6 | 以“杭州江南科学城·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带动潜力型产业布局,加快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应用;全力争取国家高端医疗装备重大产业专项。 | 心磁成像设备入选工信部国家高端医疗装备重大产业专项;持续推动市级零磁医疗装备应用推广专项落地,目前已与省内9家医疗机构共建科研装备联合验证中心。 |
7 | 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0%左右。 | 1-3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8.6% |
8 | 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 | 一季度,全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16.0亿元,同比增加13%。 |
9 | 大力构建产业协同生态 | 深入实施“链长+链主”制,制定实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 | 持续推动产业链发展,筹备申报产业创新项目。 |
10 | 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支持企业参与全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国家试点,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和首台(套)提升工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20个以上,培育未来工厂、智能工厂3家以上。 | 新增入库制造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项。 |
11 | 推进绿色制造,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2家。 | 持续推动市级绿色低碳工厂申报创建工作,提前做好企业储备摸排。 |
12 |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常态化开展“百场千企”产业协作、“芯机联动”技术对接等活动,推动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协同发展。 | 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各类产业协作活动十余场。 |
13 | 梯度育强优质科技企业 | 完善优质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建成投用“杭经e站”滨江分站,挖掘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 | 联合街道、平台开展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潜力企业情况摸底,累计建立101家种苗企业库;组织开展小巨人申报及复评企业预填报工作。组织开展本年度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认定(复核)工作,并组织召开2期专题政策辅导会议。完成2025年杭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资金奖励2980万元拨付工作。 |
14 | 塑造集约紧凑空间格局 | 开工建设第五工业综合体,加快建设第四、第六工业综合体,建成第二、第三工业综合体。 | 第二、第三工业综合体正在幕墙、暖通安装等工程施工;第四工业综合体正在主体施工;第五工业综合体项目方案通过预审会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