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西兴老街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市井烟火。《西兴老铺新语》系列报道,带您走进那些承载着西兴时光印记的店铺。让我们一同寻访这些城市角落里的“老字号”,聆听店主们坚守半生的故事,探寻那些代代相传的手艺与温情。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感受最地道的西兴味道与人情。

“顾客不一定知道我的真名,但都知道在西兴农贸市场,有位‘羊妈妈’在卖羊肉。”车水马龙的固陵路与古塘路交叉口,阿火羊肉专卖店就位于夜西兴美食街。

店名中的“阿火”是丈夫的名字,店主孔阿姨本人“羊妈妈”的外号却更加形象响亮,为街坊四邻熟悉。

孔阿姨本名孔银芝,她说,羊肉店只卖熟食,处理、加工另有他处,羊的品种是本地的山羊,橱窗里羊肉、羊头、羊杂整齐摆放在不同的盛具中,这间十平米不到的档口,构成很简单,一个熟食橱窗,一方用来切肉的案台几乎就是全部。

通常,敢在门楣挂“祖传老店”,手上必定有几项绝活,什么时候开始火起来的呢?孔阿姨回忆道,羊肉店实际比西兴农贸市场还老,最早公公家是在西兴老街(现西兴古镇)做活羊生意,到自己丈夫这一辈,夫妻二人才顺带做起了羊肉熟食,“老公很厉害的,忙的时候一天杀二三十头羊都不成问题。”

买卖双方说的都是本地萧绍方言,快言快语,因此熟客新客之别张嘴便知,“一般老顾客都是直接跟我说要哪个部位,仔细问价格的基本是第一次来买。”孔阿姨指了指探店记者。

熟客也是“老餮”,羊肉哪些部位好吃怎么吃,讲起来头头是道,“喜肥吃羊腩羊胸羊肋,爱吃精肉就选羊里脊羊腱子。口味重就调油碟,不过她家的羊肉不蘸料更好吃。”一位顾客说,她是嫁到西兴后,才和孔阿姨成了朋友,此时店内客流不多,如果不细问,透明的橱窗内,年龄相差二十多的两人颇像婆媳。

每年暑假,羊肉店都会歇业两个月,为下半年的开张“养精蓄锐”,“我也可以好好在家陪陪孙女。”

有时候,熟客甚至可以在孔阿姨身旁打打下手,被允许进入工作区域,帮忙招呼店内其他顾客,作为回报,熟客朋友也知道了孔阿姨的“商业秘密”,“别听她说,现在淡季每天的收益也都是以千起步。”

孔阿姨不愁销路,附近的大小饭馆都来店里进货,“浦沿开元广场那边的羊肉店都来我这边进货呢。”

短短一个上午,已来往不少散客。过秤,打包,转眼就到饭点,隔壁饭店老板娘过来串门,顺便将午饭送来,孔阿姨说,羊肉大补,等天气转凉,正是贴秋膘、打边炉的时候,“才算真正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