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擎”动力足,市科技局将支部建在创业创新生态圈上
来源: 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 2021-07-05 09:44 点击率:

钱潮滚滚东流,始自源头奔腾;巨轮劈波斩浪,始自满帆启航。在杭州这片创新热土上,“创新进行曲”撼人心魄。从梦想小镇,到城市大脑;从互联网+,到直播电商;从钱塘江大桥,到国家超重力实验室,再到集成电路、生物健康、新材料、AI……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同样也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回望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杭州科技事业在砥砺中奋进,在创新中开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丰硕成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杭州以数字引擎驱动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迸发出 强劲的发展动力,推动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去年,杭州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列第三;全球创新指数科技活动集群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5位、“自然指数”2020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位居第26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

01 着力科技创新策源地 打造全域创新格局

6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颁发301项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其中,174个创新项目来自杭州,占全省近60%。

和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相比,杭州科教资源“短板”明显,“985”“211”高校只有浙江大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相对薄弱,杭州如何在科技创新上“大丰收”?杭州是如何撬动社会资源的?

近年来,杭州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谋划顶层设计,推进试验区建设,强化主体培育,优化创新生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人才、资本、政策等高端要素叠加,科技创新“雨林生态”逐渐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并跻身世界科研城市第一阵营。

杭州的“顶层设计”,就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一流环境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建一流的城市。去年,杭州出台了《关于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与2016年出台的“创新37条”形成了“1+1+N”的创新政策体系,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释放。

一流营商环境,众多高能级平台,叠加良好双创氛围,人才、项目、政策等高端要素快速集聚,沃土之上,生机盎然。

高端人才虹吸效应显现。2020年,新认定科技口高层次人才112人,7人入选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9人入选省“海外工程师”计划,9个团队获评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创新主体呈梯次涌现。2020年,杭州累计培育市“雏鹰计划”企业538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5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7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2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5家,创建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综合体。

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R&D占比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同比增长1.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48.26 亿元,同比增长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7.4%,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技术交易额550.08亿元,同比增长24.73%;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12.84%,全域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02 将支部建在创业生态圈上 打造科创“红色引擎”

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推进数字化改革,是今年浙江转型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杭州更是喊响了“数智杭州 宜居天堂”的口号。

如何让党建赋能“数智杭州”建设?如何让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科技局的做法是:强化政治理论,树牢党建工作“红色旗帜”;夯实基层基础,打造党建活动“红色阵地”;打造党建品牌,激活科技创新“红色引擎”;深耕双创平台,打造两新党建“红色堡垒”。

比如,在打造党建品牌上,市科技局通过开展“五员领创”(即克难攻坚员、调查研究员、联络服务员、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协作员)活动,锻造“五力科技铁军”,并在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了“头雁风采”,展现了“科技担当”。今年3月,市科技局“五员领创科技争锋”的党建品牌被评为2020年度市直机关党建品牌。

今年上半年,第九批科技特派员共70余人分赴杭州各乡镇。比如,在西湖区双浦镇,科技特派员傅鸿妃引进多个彩色油菜品种,将原来的废土堆、甲鱼塘和建材堆场变成100多亩示范基地,并在油菜花开的季节为村里带来大量游客,让村里的农家乐赚得盆满钵满,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据统计,2005年以来,杭州先后选派8批870余名科技特派员入驻淳安、建德、桐庐等8个县(市、区)的乡镇开展工作,带动了当地乡村振兴。

同时,市科技局在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的基础上首创“创新协作员”概念,并将其作为“科技特派员”向工业领域的延伸。目前,杭州市首批17位创新协作员已进驻企业,并在传化集团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协作员服务示范基地。其中,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杨克己教授与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浙江大学—申昊科技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据统计,创新协作员制度自去年创立以来,先后组织6个转场活动,并联合校方聘任创新协作员(团队)92位、服务企业涉及6个区县,推动校方服务杭州企业650多家次,校企合作项目65个、合作金额7000多万元。新安化工、浙能集团、中电海康等首批重点服务企业初显受益。

再如,在打造两新党建“红色堡垒”上,市科技局根据市委两新工委要求,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党建工作:制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党建工作提升行动”;召开了孵化器、众创空间党建工作推进会;摸清了全市394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党组织“家底”;开展了多轮“线上+线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专题培训;探索将双创平台党建工作纳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考核认定指标……

你瞧!上城区科技局建立了“红色堡垒”科技企业赋能服务中心,搭建了科技行业党建数据“驾驶舱”;萧山科技城成立“1+X+N”的“党建联盟”,由杭州传化科技城党支部牵头,邀请X家园区内单位党组织参与,N家拟建党组织企业加盟,提供“菜单式”党建服务。

“党建是科技创新的‘红色引擎’,我们通过科技部门联动,意在将支部建在创业生态圈上,这也是我们未来党建工作的方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03 “科技铁军”永远跟党走 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动力

建党百年之际,杭州的科技工作者们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将党史学习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

从今年4月起,市科技局围绕中央、省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以“九学九新”“五学五创”目标要求为指引,立足“头雁标准”,先后深入多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重温党史、创新党课、锤炼党性,大力弘扬科技特色,加强学习成果转化,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比如,围绕“民呼我为”大提质,市科技局“有求必应”,推进“助万企、帮万户”工作常态化,真正做到“乡镇有需求,我们来选派”“企业有呼唤,团队来服务”“农户有困难,专家来帮助”,打造服务型机关。

近年来,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生态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选择来杭创新创业,聘外单位和外国人才对缩短办理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双证”的时间的需求也愈加迫切。针对这一呼声,市科技局与市公安局积极响应、主动作为,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积极探索外国人“双证”一件事受理,改原来的“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真正实现了“少跑路、减材料、减时限”的目标。

6月18日,杭州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正式启动。目前,杭州市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办理首批受理点在拱墅区、钱塘区、萧山区挂牌。在各受理点,10天就可以拿到外国人居留许可证,如果要办理工作签证,线上提交申请,通过审批后,受理点直接发证。“下一步,我市将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为全市铺开此项改革积累经验,建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证照一次发放,监管一并实施’的整体智治服务新模式。”

而来自中小企业的呼声是“融资难”,“民呼我为”,重在一个“为”字。市科技局就做大“杭信贷”等科技金融业务。截至5月,杭信贷业务总量9326万元,服务企业95家;全年担保累计放款额59195.15万元,累计服务269家/次,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担保费约132.48万元;推动“助企服务123工程”,举办4场创新政策培训,创业创新大讲堂2期……

党的十九大也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面向未来,我们要把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厚望和重托转化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强大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创新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数智杭州’开元之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创新规划政策体系、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基础研发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才引智体系、区域创新与合作体系,力争今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3.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00亿元;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家;新增雏鹰企业800家、省科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650家,助力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高新创业
“科技引擎”动力足,市科技局将支部建在创业创新生态圈上
发布时间: 2021-07-05
信息来源: 区科技局 浏览量:

钱潮滚滚东流,始自源头奔腾;巨轮劈波斩浪,始自满帆启航。在杭州这片创新热土上,“创新进行曲”撼人心魄。从梦想小镇,到城市大脑;从互联网+,到直播电商;从钱塘江大桥,到国家超重力实验室,再到集成电路、生物健康、新材料、AI……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同样也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回望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杭州科技事业在砥砺中奋进,在创新中开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丰硕成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杭州以数字引擎驱动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迸发出 强劲的发展动力,推动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去年,杭州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列第三;全球创新指数科技活动集群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5位、“自然指数”2020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位居第26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

01 着力科技创新策源地 打造全域创新格局

6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颁发301项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其中,174个创新项目来自杭州,占全省近60%。

和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相比,杭州科教资源“短板”明显,“985”“211”高校只有浙江大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相对薄弱,杭州如何在科技创新上“大丰收”?杭州是如何撬动社会资源的?

近年来,杭州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谋划顶层设计,推进试验区建设,强化主体培育,优化创新生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人才、资本、政策等高端要素叠加,科技创新“雨林生态”逐渐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并跻身世界科研城市第一阵营。

杭州的“顶层设计”,就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一流环境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建一流的城市。去年,杭州出台了《关于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与2016年出台的“创新37条”形成了“1+1+N”的创新政策体系,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释放。

一流营商环境,众多高能级平台,叠加良好双创氛围,人才、项目、政策等高端要素快速集聚,沃土之上,生机盎然。

高端人才虹吸效应显现。2020年,新认定科技口高层次人才112人,7人入选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9人入选省“海外工程师”计划,9个团队获评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创新主体呈梯次涌现。2020年,杭州累计培育市“雏鹰计划”企业538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5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7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2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5家,创建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综合体。

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R&D占比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同比增长1.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48.26 亿元,同比增长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7.4%,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技术交易额550.08亿元,同比增长24.73%;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12.84%,全域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02 将支部建在创业生态圈上 打造科创“红色引擎”

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推进数字化改革,是今年浙江转型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杭州更是喊响了“数智杭州 宜居天堂”的口号。

如何让党建赋能“数智杭州”建设?如何让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科技局的做法是:强化政治理论,树牢党建工作“红色旗帜”;夯实基层基础,打造党建活动“红色阵地”;打造党建品牌,激活科技创新“红色引擎”;深耕双创平台,打造两新党建“红色堡垒”。

比如,在打造党建品牌上,市科技局通过开展“五员领创”(即克难攻坚员、调查研究员、联络服务员、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协作员)活动,锻造“五力科技铁军”,并在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了“头雁风采”,展现了“科技担当”。今年3月,市科技局“五员领创科技争锋”的党建品牌被评为2020年度市直机关党建品牌。

今年上半年,第九批科技特派员共70余人分赴杭州各乡镇。比如,在西湖区双浦镇,科技特派员傅鸿妃引进多个彩色油菜品种,将原来的废土堆、甲鱼塘和建材堆场变成100多亩示范基地,并在油菜花开的季节为村里带来大量游客,让村里的农家乐赚得盆满钵满,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据统计,2005年以来,杭州先后选派8批870余名科技特派员入驻淳安、建德、桐庐等8个县(市、区)的乡镇开展工作,带动了当地乡村振兴。

同时,市科技局在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的基础上首创“创新协作员”概念,并将其作为“科技特派员”向工业领域的延伸。目前,杭州市首批17位创新协作员已进驻企业,并在传化集团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协作员服务示范基地。其中,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杨克己教授与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浙江大学—申昊科技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据统计,创新协作员制度自去年创立以来,先后组织6个转场活动,并联合校方聘任创新协作员(团队)92位、服务企业涉及6个区县,推动校方服务杭州企业650多家次,校企合作项目65个、合作金额7000多万元。新安化工、浙能集团、中电海康等首批重点服务企业初显受益。

再如,在打造两新党建“红色堡垒”上,市科技局根据市委两新工委要求,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党建工作:制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党建工作提升行动”;召开了孵化器、众创空间党建工作推进会;摸清了全市394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党组织“家底”;开展了多轮“线上+线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专题培训;探索将双创平台党建工作纳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考核认定指标……

你瞧!上城区科技局建立了“红色堡垒”科技企业赋能服务中心,搭建了科技行业党建数据“驾驶舱”;萧山科技城成立“1+X+N”的“党建联盟”,由杭州传化科技城党支部牵头,邀请X家园区内单位党组织参与,N家拟建党组织企业加盟,提供“菜单式”党建服务。

“党建是科技创新的‘红色引擎’,我们通过科技部门联动,意在将支部建在创业生态圈上,这也是我们未来党建工作的方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03 “科技铁军”永远跟党走 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动力

建党百年之际,杭州的科技工作者们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将党史学习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

从今年4月起,市科技局围绕中央、省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以“九学九新”“五学五创”目标要求为指引,立足“头雁标准”,先后深入多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重温党史、创新党课、锤炼党性,大力弘扬科技特色,加强学习成果转化,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比如,围绕“民呼我为”大提质,市科技局“有求必应”,推进“助万企、帮万户”工作常态化,真正做到“乡镇有需求,我们来选派”“企业有呼唤,团队来服务”“农户有困难,专家来帮助”,打造服务型机关。

近年来,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生态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选择来杭创新创业,聘外单位和外国人才对缩短办理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双证”的时间的需求也愈加迫切。针对这一呼声,市科技局与市公安局积极响应、主动作为,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积极探索外国人“双证”一件事受理,改原来的“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真正实现了“少跑路、减材料、减时限”的目标。

6月18日,杭州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正式启动。目前,杭州市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办理首批受理点在拱墅区、钱塘区、萧山区挂牌。在各受理点,10天就可以拿到外国人居留许可证,如果要办理工作签证,线上提交申请,通过审批后,受理点直接发证。“下一步,我市将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为全市铺开此项改革积累经验,建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证照一次发放,监管一并实施’的整体智治服务新模式。”

而来自中小企业的呼声是“融资难”,“民呼我为”,重在一个“为”字。市科技局就做大“杭信贷”等科技金融业务。截至5月,杭信贷业务总量9326万元,服务企业95家;全年担保累计放款额59195.15万元,累计服务269家/次,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担保费约132.48万元;推动“助企服务123工程”,举办4场创新政策培训,创业创新大讲堂2期……

党的十九大也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面向未来,我们要把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厚望和重托转化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强大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创新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数智杭州’开元之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创新规划政策体系、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基础研发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才引智体系、区域创新与合作体系,力争今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3.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00亿元;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家;新增雏鹰企业800家、省科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650家,助力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