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结束,回家的路上,难免会有想要绕路的时候。——《深夜食堂》

长河老街成为都市人归家的另一个必经点,在这里,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要吃饱饭,每一次放纵的喧嚣都有人陪伴。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都说少年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然而小满瀚的潘店长心中早有丘壑。

家在衢州的他,从小就对家里的鸭头生意耳濡目染,一天就要卖出上千个鸭头,深知没有一只鸭子可以“完整”走出衢州。年轻注定改变世界,这不是大话,因为创新理念与父辈的守业思想无法很好融合,于是潘店长在毕业后便选择留在杭州,在这里子承父业,在这里将家乡的品牌发扬光大。将衢州美食与当代年轻人的国潮审美相结合,创新商业模式,白天做鸭头,晚上小酒馆。运用复合创新思维,树立新一代立体复合型国潮,打造餐饮标杆,是潘店长的一大愿景。鸭头从宋代传承至今,一吮一抿之间,鲜麻的味蕾刺激不仅满足了胃的空虚,也品味了千年的历史。精选每一颗大而饱满的衢州鸭头,祖传秘制的调料,让你感受最正宗的衢州风味。

人生不必追求大满,小满方能浩瀚。用心做好每一个鸭头,用心做好文化传承,来长河小满瀚,何必去远方,当我们在怀念美食时,我们在怀念什么,在杭州生活了20年的李老板对此太有话语权了,生在天津长在黑龙江,可想而知他有多少故事,又有多能唠嗑。不甘寂寞到处漂泊的他,在杭州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找到了归属感。他说,酒馆应该是退休以后的事业。从95年开始做餐饮,98年获国家级厨师证,开一家酒馆就是为了玩,为了分享快乐。而时机不容错过,选在长河是因为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太适合和朋友唠嗑、讲故事了,李老板算是国内第一批接触精酿啤酒的人,这种酒有着微醺胜满醉的享受。他在酒里品人生,在酒里忆青春。美食可以抵御所有悲伤和迷惘,号称只要是美食都会做的他,有着十分接地气的匠人精神,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再与每一位顾客分享。分享过程的快乐,分享味蕾的满足。如果空下来了,老板会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沏上一壶好茶,小巷深处,天南地北的朋友说着各自的情怀。讲述青春的自己,谈论当下最好的自己。品茶品酒品人生,滨小啤的故事未完待续

你会十分想家 想得要命,你除了忍受这一切以外毫无办法,但这一切并不会击垮你,终有一天太阳会再次升起——电影《布鲁克林》

怀乡的光辉,流浪者的宿处。

“快节奏下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年轻的小张师傅经过了一夜的思考,收拾好行囊从北京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师从北京烤鸭牛人王余飞的小张师傅,从学徒到国宴,每一次的“战斗”,都做到了全力以赴。技术到位了还差一个时机,借着长河老街的项目,他终于可以将正宗地道的北京烤鸭带回家,与滨江的家人朋友邻居们分享这份美味。甄选的北京四系填鸭,要做到色泽枣红,外焦里嫩,皮质酥脆,香气四溢,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如掏膛、支撑、挂钩、烫皮、打糖、晾皮、烤炙等工序。12个小时的风干,230℃的高温,80分钟的烤制,为保证绝佳的口感,开店前期每日定量仅售48只。延续老北京传统底蕴,专研制作“北京烤鸭”的匠心手艺,为长河百姓带来京味十足的美食体验。圆长河百姓一个“北京烤鸭”情结。

出于对你的思念,把夜晚当做白昼,虽说“南方饭米,北方饭面”。但杭州人爱吃面也是出了名的。

从早上一碗葱油拌面,到中午一碗浇头拌川,晚上一碗片儿川落胃,才算是给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谢老板地地道道的杭州人,打小就在这样的宽窄巷子长大,端一碗卧了荷包蛋的片儿川坐在小胡同里,热气腾腾烟火弥漫是他最爱的场景。一碗面里藏着江湖,走进喜哥面馆,你一定能具象地理解这句话,江南水路发达,那会儿的人干完体力活,便会到面馆叫上一碗拌川配黄酒。墙上挂着的蓑衣,题的诗词瞬间带你走进烟雨、质朴的江南。而长河的码头文化赋予了这碗面灵魂,是记忆中的巷子,也是记忆中的味道。故乡的情怀,让黑夜与白昼相连“面的最佳伴侣当然是馄饨了!”——谢老板

都市让人漂泊无着,美食让人落地生根,相信每一个杭州人小时候都是一碗馄饨搭拌面度过的早餐时光。成为大人后,我们以咖啡配面包开始清醒的一天,那么就让一碗儿时的馄饨来温暖夜晚的胃。冯师傅在滨江长河生活了27年,从一开始在钱塘江码头卸沙子,到后来开起自己的餐饮店,不断鞭策自己前行,是为了给自己的下一代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开一家小吃店却是想要回归初心,一直以来他对面食情有独钟,对面食和对长河的特殊感情,让长河头小吃就此诞生。每天凌晨2点便起来和面、拌馅料,是这条老街开门最早的店铺,往往又很迟关门,只因附近居民喜欢,只因“朋友”远道而来。

简单的食材,用心的手艺,烟火小巷,人间值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深夜食堂”,来成为我们独处时的落脚处,将美食奉上,是陌生人之间最好的抚慰,在长河老街,你的孤独不会泯然众人,你的热爱总有人相伴。

来源/长河槐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