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内容及要求 | 完成情况 |
1 |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医护人员关心关爱。 | 1.持续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结合我区卫生健康人才实际需求,拟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工作人员招聘计划,并报区党委编办审定。把握人才引育方向,继续向临床一线、住院病区、区域影像中心建设、老幼服务等方面进行力量倾斜,累计引进副高以上职称人才5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13名。 2.持续加强卫技人员日常培训。依托区院合作平台,组织开展医联体框架内医师、护士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开展培训41场,参训1900余人次。加强对口帮扶,联合湖北恩施州建始县卫健局,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共学共促,提升两地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开展滨江区全科医学学术年会及首届健康滨江家庭医生技能竞赛,520余人参与线上线下培训。 3.组织开展医师节、护士节系列活动。5月,组织开展护士节慰问活动,区领导带队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望慰问护理工作者。8月,组织开展医师节系列活动,区领导带队赴省、市、区医疗卫生机构慰问医务工作者,举办“携手卫亚运‘医’起向未来”高新区(滨江)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暨卫生健康局成立一周年活动。 |
2 | 畅通医联体双向转诊通道。 | 1.深度融合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与浙大二院、浙大儿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西兴中心开设浙大二院诊疗区,并设置浙大二院自助服务区;实施区域儿科医联体,浙大儿院选派儿科医生长期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立签约转诊接待中心,畅通转诊绿色通道。 2.持续做好医联体内患者接转服务。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开设床位66张。辖区签约居民市医联体累计转诊56087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6个百分点。 |
3 | 加快长河、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覆盖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 1.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定期沟通工作机制,实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已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已完成桩基工程招标预公示,已发布桩基工程招标信息。 2.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完成辖区基层卫生服务站点发展现状与优化提升调研。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建成并投用,另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加快提升中。配齐配强站点医疗服务团队,依托医联体专家下沉社区,开展全专联合门诊、慢性病精细化管理、健康咨询讲座等,逐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真正做到小病不出社区。 |
4 |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区疾控中心医疗实验室建设,不断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能力。 | 1.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已完成实验室资质认证申报,正在全力准备迎接现场评审。 2.加强公共卫生队伍能力建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累计选派13名技术骨干至省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开展公共卫生业务能力培训33场,1360人参训;组织开展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病媒防制四级联动拉练等演练5次,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3.健全学校卫生会商机制。定期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会商,共商学校卫生对策措施,已开展会商3次。 4.深入开展青少年“润心”行动。结合辖区中小学校需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学校活动,累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117场,覆盖全区42家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组织开展“润心暑假”活动,300余名新二至六年级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小报作品征集;累计开展区内中小学校学生心理筛查4.55万人次,对筛查出的异常学生分类开展个案干预。 5.完善医疗救治网络。统筹做好全区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药品物资采购及储备,按照满足2个月满负荷用药需求,做好对症治疗药物、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的供应保障。各医疗机构动态监控相关药品库存情况,规范落实医疗物资和抗病毒药品日盘库、日报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