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贯彻实施为抓手,大力营造尊崇氛围,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探索数字智治,广泛引领作用发挥,奋力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自市对区考核以来,连续两年优秀,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今年,承接省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1个,市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枫桥式”服务站创建现场会1场,省委办就业创业赛道经验推广1篇,市局八大工作1-9月通报中,除军休工作不涉及外,其他工作均为优秀。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用力,服务体系不断建强

一是布“兵”带站。连续三年安排军转干部到区服务中心、街道服务站工作,做强中坚力量,调整退役军人专职社工到社区服务站工作,充实一线队伍,我区“兵站长”覆盖率持续扩大;二是育“兵”强站。培育退役军人社工进两委,让有能力的退役军人担任社区书记,我区退役军人书记占比达到39%,基层服务站治理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创建省“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5家,创建成功率占比排名全市第一;三是练“兵”固站。每年组织二次以上的服务站工作人员培训,结合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工作,全体系实战化锤炼队伍,工作人员业务素养快速提升;开展驻站连心服务活动,组建558人轮值站长队伍,实现“轮值站长”全覆盖。

(二)科学统筹,建档立卡率先完成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组建一支工作专班、召开一次任务部署会、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推送一遍申领短信、制作一册信息采集本、组织一次集中采集、开展一次上门服务、举办一次发证仪式。全市首家实现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100%完成,“八个一”工作法在省市经验推广。二是科学有效实施。制定“攻坚战”时间表,集中组织4场业务培训,编写下发实务操作指南,打造“军人知识库”,线上开发建档立卡填报小程序,在59个社区分别开展集中采集,形成日报、周报晾晒榜。三是定制个性化服务。为80岁以上退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开展上门服务,为我区集体户口、尚未纳入社区服务站管理的区级机关和直属单位、人武部、消防大队退役军人开展专场服务,主动协助外地户籍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办理优待证异地申领。优待证申领已提交5940人次,申领率达89.9%,已发证5001张。

(三)揭榜挂帅,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

一是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新模式。构建“4+5+N”的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退役军人“四库+移动掌上办”,打造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应用支撑管理中心、业务服务中心、数据驾驶舱,打通业务系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浙政钉等系统,实现制度重塑、高效协同。二是积极承接省、市数改试点项目。完成省退役军人数改第二批重点项目“滨置无忧”建设,迭代升级开发“复学无忧”,实现大学生退役士兵复学无感智办。承接市局试点项目“退役军人数据库标准化、颗粒化及数据应用”建设。三是做好“数字化档案”工作。高标准完成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接人武部和人社局,完成人武部393份档案整理工作,人才管理服务中心127份档案、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近727份档案数字化移交接收。

(四)凝聚共识,崇军氛围持续营造

一是开展崇军系列活动。开展优待证首发仪式、最美退役军人及最美拥军人物选树、驻军部队走访慰问、双拥主题宣传、军政座谈会、“双拥在基层”等“十个一”崇军系列活动。二是开展崇军商家招募。组织武警医院、装备发展局杭州军代室等驻军与星光大道、长河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双拥共建结对签约,推进星光大道“崇军一条街”“双拥示范基地”打造。全区崇军商家达413家,“老兵码”申领率达67.9%。三是开展纪念褒扬活动。走访全区慰问烈士家属,组织街道、社区和家属赴福建省南靖县寻找夏永木烈士墓,千里祭亲人,收集烈士相关事迹,做好纪念褒扬工作。

(五)引领示范,典型作用不断发挥

一是有效助力基层治理。连续3年举行社工专场招聘,社区劳动保障员、综治维稳员等定向社工岗位共招聘录用122名退役军人,“兵社工”社区覆盖率达100%,积极参与基层矛盾化解、疫情防控等工作,我区各街道退役军人社工就业稳定率达99.07%。经验做法被《浙江信息》第36期录用。二是社会力量助推作用发挥。关爱协会开展专题活动18场,参加抗疫、救灾等任务11次,出动队员300人次;志愿服务26次,出动人员700多人次,市、区媒体累积宣传报道22篇,持续扩大影响力。三是擦亮“钱潮老兵”品牌。629名滨江“钱潮老兵”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水上救援、亚运服务、应急抢险、文明执勤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三支志愿服务队参加杭州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一个银奖、二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六)多元助力,就创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高标准完成移交安置任务。做好8名营以下军转干部、1名随军家属、1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完成22名秋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其中19人选择复学,对剩余3名有就业意向的退役士兵进行就业帮扶。二是打造退役军人创业新空间。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3家,培育军创企业15家,累计发放创业补贴15.3万元。三是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组织56名退役军人到华为、新华三等高新企业岗位实践,开展社工岗前专题培训4场,提高退役军人岗位适应能力。投入职业技能教育经费80余万元。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数字智治水平,推进退役军人系统“三大行动”落地落实,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面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上展现更大作为。

(一)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行动

1.开展学习贯彻系列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红色讲师团、“兵站长”宣讲、服务站“送尊崇、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持续发挥“滨书记”品牌效应,用正面思想、正确舆论、正能量精神凝聚广大退役军人,激励大家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2.不断浓厚拥军崇军氛围。持续开展驻军部队走访慰问、最美退役军人选树、 “送喜报”、退役军人座谈会、崇军大讲堂、新兵入伍欢送会、老兵返乡欢迎会、“喜迎亚运”“老兵采访”等崇军系列活动。打造星光大道、宝龙城、西兴银泰城崇军商圈,推进安置金、优待金一键式发放、双拥模范城创建,提供退役军人优先优待就医。会同宣传部、文广旅体局为部队送文化,开展退役军人体育活动。

3.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持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努力营造尊重军人的良好氛围,全面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责,充分履行党委政府退役军人工作职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移交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帮扶解困工作,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各项权益。

(二)开展服务成色提质行动

1.持续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拓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将服务保障触角延伸至高校、企业、区级机关各部门,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保障、权益维护、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导社会各界在国防教育、征兵、特色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做好优待证区域性优待项目扩容。结合优待证发放,积极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优待服务,推动退役军人优待证不断升级,不断增加创新服务项目、内容,在出行食宿、文化旅游、医疗就诊、购物消费等给退役军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对接浙二医院滨江院区、省儿童保健医院,为我区退役军人及退役军人子女提供优先优待服务,全区崇军商家数增长150%,增至1000家。

3.数字赋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实施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迭代升级”“复学无忧”“就业无忧”,对“全生命”扩容,为“退役一件事”增效。全面完成滨江区退役军人约5000份档案数字化工作,建档立卡系统信息数据实现电子化,实现“云”查询,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枫桥式”服务站智治平台工作全覆盖,实现全区服务站“云”创建,全面提升服务标准。谋划轮值站长、志愿服务智治平台,实现“云”治理“云”服务。

4.做实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持续发挥2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4支创业导师团作用,开展“三问三送”服务,建立起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入园专题授课,落实奖补、税收等优惠政策。推动创视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完成陪跑空间认证。

(三)开展助力亚运奉献行动

1.加大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引导退役军人发扬优良传统、珍惜荣誉、建功新时代。在亚运服务保障大战大考中彰显退役军人的作用发挥,持续擦亮区“钱潮老兵”志愿服务队品牌,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疫情防控、亚运安保中的突击作用,开展“一社区一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退役军人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2.举办“迎亚运”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进一步深入挖掘、培树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与亚运盛会相融合,促进滨江“钱潮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3.探索建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加强退役军人工作法治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以退役军人和军属律师为成员的法律服务团,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