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已经成为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渠道。虽然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互联网协助跨境电商成为推动中国外贸复苏的重要路径。据海关总署测算,2022年海淘直接相关的跨境电商交易总额超2万亿元。

3月13日,“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例行发布《2022年度中国跨境电商投诉数据与典型案例报告》显示,海淘中依然存在疑似售假、物流清关、假代购、退货难等问题。

那么“海淘”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什么是“海淘”?

我们通常说是的“海淘”是跨境交易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了跨境电商、直邮代购,还有少量的“人肉代购”。

跨境电商,是指消费者通过国内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下单境外商品,并进行电子支付结算,通过跨境电商物流及保税仓储入关,完成交易。

直邮代购,是指消费者通过境外购物网站或代购者下单后,由境外商家或代购者通过国际快递将商品直接送达消费者。

“人肉代购”,是指通过境外人员购买后,在回国时随身带回,一般为少量、零散的日用商品。


不同的“海淘”方式有什么区别?

跨境电商交易责任主体明确,报关缴税手续齐全,易于溯源,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

直邮代购的代购者主体通常在境外,国内监管部门无法直接管辖;部分代购者为个人,交易过程更加难以追溯。直邮商品在入关时需要补缴税费。

“人肉代购”通常是个人之间的交易服务行为,如代购商品数额达到一定数量则涉嫌逃税和走私。


如何保障“海淘”交易安全?

消费者应尽量通过正规跨境电商平台购买海外商品,便于追溯商品渠道、物流信息以及后续消费维权。

直邮代购商品一般没有中文标签,国际物流相对较慢,发生消费纠纷后,维权存在困难。

同时也应注意,由于部分海外商品因为生产厂家、产地不同,商品包装、配方、使用感受和国内同款产品存在差异,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向商家充分了解商品情况。

网络经济发展迅速、新业态层出不穷,建议消费者在通过一些新兴方式消费时,提前做些“功课”,避免盲目下单、冲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