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第三十一批“双减”优秀案例,共36项。滨江区有3项成功入选,分别是杭州浦沿中学《当堂说题:“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新策略》、杭州市滨和小学《校企协同:共筑科学教育加法的滨和实践》、杭州市滨文小学《课间十分钟全链条管理的创新举措》。

浦沿中学 

当堂说题:“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新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改革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本案例在以下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三三制”的当堂说题模式,探讨其对初中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三制”课堂:“三定三TOP”,其中三定为:定题目、定人员、定评价;三TOP为:TOP团队、TOP机制、TOP壁垒。当堂说题:基于学校大主题的TOP课堂流程,着重在展学和点评环节进行创新性改进,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常态化整理和协作,达到每节课、每个人、每道题都可以参与课堂说题中。

通过“三三制”当堂说题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和学校需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以确保“三三制”当堂说题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滨和小学

校企协同:共筑科学教育加法的滨和实践  

科学教育是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内容,如何在课后教育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就成了学校亟需研究的重要使命。杭州市滨和小学在课后服务中携手区域高新企业资源——吉利集团,共同研发校园“科学教育”课后服务新样态,形成了“一核∙两翼∙多维联动”的框架,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核” 即校企共同围绕“科学教育+”的目标,在课后服务中突显科学教育,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实践,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两翼” 即校企共同建设“科学教育+”的场域, “吉利快乐汽车文化乐园”和“汽车创玩实验室”两大的科学教育情境空间和载体平台;“多维”即校企共同保障“科学教育+”的实施。

学校科创办学特色初显,2024年被确定为浙江省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全新的学习课程内容丰富了学习样态,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获得了创作和展示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带动了对其它学科素养的迁移与发展。

滨文小学

课间十分钟全链条管理的创新举措

为突破课间十分钟“管理缺失”的难题,杭州市滨文小学建立了“5+2+N”的课间管理体系,形成了课间十分钟的全链条管理,从而使课间活动焕发了安全、高效、有序的新气象。

“5”:出台五项管理机制——“181”时间管理制、文明岗位管理制、安全责任管理制、活动内容科普制、活动设施更新制,为学生安全、有效地进行课间活动提供了保障。

“2”:遵循两大原则——就近原则、儿童原则,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内容。

“N”: 搭建“N”项平台——自查自评平台、自我展示平台,促进全员积极、有序地参加活动。

学校统筹规划课间活动,共享空间的建立、文明岗的设置,不仅保障了学生活动的安全性,活动的有效性,也促进了生生分享与师生交流的机会,更促进了校园和谐。

截至目前,我区已有多达18项案例入选浙江省优秀实践案例,高居全省全列。三年来,滨江区坚持以优化教育生态、创设更佳育人环境为核心,以“三单助研”为抓手,聚焦课堂变革和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双减”新路径,扎实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