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屏·聚爱”滨江区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周暨息屏日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来源: 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05-27 15:21 点击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帮助青少年缓解“电子躯体化”危机,重建深度社交连接,促进代际情感交融,5月24日上午,滨江区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周暨“息屏日”活动启动仪式在科创小学举行。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宋小华出席活动,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科技局、文广旅体局、卫健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区委、妇联、三个街道领导,区社区学院和各中小学校负责人、师生代表、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屏安”成长

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徐俏俏在致辞中表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爱与陪伴,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她提出每天暂息屏幕一小时、开展多样化亲子活动的倡议。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芸佳宣读了《杭州市滨江区“屏安”成长十约定》,“十约定”内容全面且具有针对性,通过空间有界、时间有度、智能辅学、护眼有方、身教为先、内容共审、自然润心、亲子成长、校园智控、家校共育十个方面,引导家长、师生共同营造科学理性的电子设备使用环境,促进全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家校数字生活。

3.jpg


精彩持续

来自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的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情景剧《时间“小偷”》,生动演绎了孩子们难以放下电子设备的情景,过度依赖“屏幕社交”导致现实共情能力退化、家庭沟通质量与亲子关系面临挑战,这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

一场聚焦“屏幕依赖背后的隐性需求:孩子为何离不开电子设备”的圆桌论坛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浙江省徳育特级教师韩似萍、卫健委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标准修订特邀顾问兰海、滨江区教育研究院德育中心副主任胡耿民、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书记田冰冰和家长代表围绕主题各抒己见。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深入剖析孩子屏幕依赖可能折射出三重隐性需求:通过虚拟社交填补现实中的情感空缺、网络点赞与游戏成就成为现实生活中价值替代性认可、自主学习和同龄社交等合理诉求未获有效支持。专家们指出,家长需穿透表象,针对性地构建情感连接、重塑价值认同、搭建现实需求满足渠道,并倡导通过高质量家庭陪伴填补情感空白,鼓励亲子共同放下手机。

兰海老师带来了主题为《放下手机不难!家长这样聊孩子才听》的精彩讲座。讲座从孩子沉迷手机的本质出发,为家长提供深度解读和以一些具体方法。她指出,手机问题是孩子社交、情绪释放、自主时间等需求未被满足的体现,破除 “仅禁手机” 的误区,需关注其现实缺失。此外,她建议家长给予孩子每周2-3小时自主“无意义时间”、情感陪伴与社交支持,助力孩子在现实中建立归属感与胜任感。

2.jpg


“息屏”行动联盟

随后,20组亲子代表来到台前,现场签署承诺卡,并将卡片郑重地张贴于“家庭契约树”上,记录他们对健康生活的郑重承诺。嘉宾们也齐聚舞台、按下手印,宣告由区教育局、妇联等11个部门组建的滨江区助力青少年“息屏”行动联盟正式成立。今后,联盟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多元支持。

滨江区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周暨“息屏日”活动启动仪式圆满举行,接下来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将以“屏幕管理”为切入点,直击家庭教育痛点,助力家长科学带娃。值得关注的是,滨江区助力青少年“息屏”行动联盟将开展“息屏日”三年系列活动,通过重构家庭场景、变革学校育人方式、联动社会资源,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全场景的“息屏”育人新模式,引导青少年科学管理屏幕时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多元支持,培养数字时代的“全感官学习者”。

1.jp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滨江生活
“息屏·聚爱”滨江区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周暨息屏日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5-27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帮助青少年缓解“电子躯体化”危机,重建深度社交连接,促进代际情感交融,5月24日上午,滨江区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周暨“息屏日”活动启动仪式在科创小学举行。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宋小华出席活动,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科技局、文广旅体局、卫健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区委、妇联、三个街道领导,区社区学院和各中小学校负责人、师生代表、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屏安”成长

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徐俏俏在致辞中表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爱与陪伴,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她提出每天暂息屏幕一小时、开展多样化亲子活动的倡议。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芸佳宣读了《杭州市滨江区“屏安”成长十约定》,“十约定”内容全面且具有针对性,通过空间有界、时间有度、智能辅学、护眼有方、身教为先、内容共审、自然润心、亲子成长、校园智控、家校共育十个方面,引导家长、师生共同营造科学理性的电子设备使用环境,促进全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家校数字生活。

3.jpg


精彩持续

来自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的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情景剧《时间“小偷”》,生动演绎了孩子们难以放下电子设备的情景,过度依赖“屏幕社交”导致现实共情能力退化、家庭沟通质量与亲子关系面临挑战,这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

一场聚焦“屏幕依赖背后的隐性需求:孩子为何离不开电子设备”的圆桌论坛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浙江省徳育特级教师韩似萍、卫健委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标准修订特邀顾问兰海、滨江区教育研究院德育中心副主任胡耿民、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书记田冰冰和家长代表围绕主题各抒己见。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深入剖析孩子屏幕依赖可能折射出三重隐性需求:通过虚拟社交填补现实中的情感空缺、网络点赞与游戏成就成为现实生活中价值替代性认可、自主学习和同龄社交等合理诉求未获有效支持。专家们指出,家长需穿透表象,针对性地构建情感连接、重塑价值认同、搭建现实需求满足渠道,并倡导通过高质量家庭陪伴填补情感空白,鼓励亲子共同放下手机。

兰海老师带来了主题为《放下手机不难!家长这样聊孩子才听》的精彩讲座。讲座从孩子沉迷手机的本质出发,为家长提供深度解读和以一些具体方法。她指出,手机问题是孩子社交、情绪释放、自主时间等需求未被满足的体现,破除 “仅禁手机” 的误区,需关注其现实缺失。此外,她建议家长给予孩子每周2-3小时自主“无意义时间”、情感陪伴与社交支持,助力孩子在现实中建立归属感与胜任感。

2.jpg


“息屏”行动联盟

随后,20组亲子代表来到台前,现场签署承诺卡,并将卡片郑重地张贴于“家庭契约树”上,记录他们对健康生活的郑重承诺。嘉宾们也齐聚舞台、按下手印,宣告由区教育局、妇联等11个部门组建的滨江区助力青少年“息屏”行动联盟正式成立。今后,联盟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多元支持。

滨江区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周暨“息屏日”活动启动仪式圆满举行,接下来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将以“屏幕管理”为切入点,直击家庭教育痛点,助力家长科学带娃。值得关注的是,滨江区助力青少年“息屏”行动联盟将开展“息屏日”三年系列活动,通过重构家庭场景、变革学校育人方式、联动社会资源,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全场景的“息屏”育人新模式,引导青少年科学管理屏幕时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多元支持,培养数字时代的“全感官学习者”。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