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滨江区“浙江安全码”的推广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0-09-2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应急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个目标、三个不怕、四个宁可”的防汛防台理念,6月,省防指在杭州临安区作为“浙江安全码”试点的基础上,向全省推广“浙江安全码”在“码上动”(响应行动)、“码上转”(转移)、“码上通”(凭码通行)、“码上救”(救援)、“码上领”(领取救灾物资)、“码上报”(报险情)等方面的应用。

推广“浙江安全码”一是实现转移人员的精准化管理。对受灾人员转移的精准管控是推广“浙江安全码”的核心,对有灾情危险的人员进行赋码,实施精准管控,做到应转尽转、应避尽避、不留一人,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二是实现转移情况的动态化管理。省、市、县防指均可通过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实时掌握群众转移到避灾安置点或投亲靠友扫“安全码”报平安的动态情况;三是实现转移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基本明确了省、市、县、乡人员转移标准和流程,从省水利、自然资源、建设等部门下发风险提示单和人员转移建议到县级对应部门,县级部门提出具体人员转移名单报县防指,经会商后统一下发至相关乡镇进行核实并上报最终转移人员,实现“一下一上”人员转移的闭环管理。

还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一要总结提炼经验,在临安区试点基础上,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二要继续深化应用,除已实现的人员转移“码上转”应用外,要尽快拓展“浙江安全码”在应急救援“码上救”、救灾物资“码上领”、救援队伍“码上通”等方面的实践;三要加强协同配合,在市防指的统筹下,推动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规划资源分局、城管局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人员转移标准和流程,继续做好数据共享、系统对接,尽快实现“浙江安全码”的全省覆盖,真正在实战中发挥实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