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毒株有什么特点?日常如何进行防控?浙”场发布会权威回应 | |||
| |||
问:义乌是本次疫情的重点地区,请问义乌目前进一步采取了哪些管控措施?进展如何? 骆小俊: 本次疫情发生之后,义乌市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问:义乌已经划分了中高风险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市民,他们的生活物资如何保障?如果有就医需求的话,怎么去解决? 骆小俊: 对于这些中高风险地区,对他们的生活保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对区内正常看病患者需求采取分类保障措施。对集中隔离点、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居家健康观察,赋黄码三类人员正常看病需求,根据其是否有新冠肺炎“十大症状”,安排负压救护车或者属地镇街疫情防控办安排车辆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就诊并接回。此外,通过微信塔群为居民提供慢性病用药代购、孕产妇孕期指导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建立社区医疗循环保障队伍,提供代配药等力所能及的上门服务及必须外出就医人员提供评估、联系等暖心便民服务。 问:本轮疫情以来,金华每天确诊病例一直在增加,且数量较多,目前情况如何? 施志芳: 通过基因测序,引起本起疫情的病毒为奥密克戎新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专家认为该变异株具有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特点。疫情自8月2日发生以来,发展迅速,截至8月6日12时,本起疫情已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213例,其中确诊病例27例(义乌24例),无症状感染者186例(义乌169例),均已送至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目前情况稳定。从时间分布看,8月2日报告阳性感染者4例,8月3日报告48例,8月4日报告56例,8月5日报告93例,8月6日0—12时报告12例。从发现方式看:新增社会面筛查病例逐渐减少,这两天新增感染者绝大部分在隔离人员中发生,形势逐渐向好。疫情发生以来,金华市紧急开展感染者、密接、次密接、中高风险区域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排查管控,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效率,截至8月6日12时,本起疫情已累计排查管控密接18837人,次密接2511人,8月2日起累计开展核酸采样检测929万人份。目前各项防控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持续攻坚,科学坚决、精准施策。
问:这次义乌等地的疫情由奥密克戎新毒株引起。这种新毒株有什么特点?日常戴口罩、勤洗手还有用吗? 陈直平: 义乌疫情发生后,省疾控中心及时开展基因测序,确认引起此次义乌疫情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属于BA.5进化分支的亚分支)。截至2022年8月5日,世卫组织获得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统计显示,BA.5已在100多个国家/地区被检测到。目前,BA.5已经取代BA.2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该变异株的主要特点有:一.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BA.5的传播能力较之前的毒株有显著增加,以基本再生数(R0)来衡量奥密克戎BA.5的传播能力(R0值指的是没有或者很少有公共卫生措施干预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对其他人的病毒传播力。)。在人们没有取得免疫力的情况下,早期传播的新冠病毒原始株R0值约为3.3,德尔塔变异株的R0值约为5.1,奥密克戎早期变异株BA.1的R0值约为9.5,奥密克戎BA.2的R0值约为13.3,BA.5比BA.2更具增长优势,R0值可能达到18.6。在此次义乌的疫情中,疫情发现以来,短短4天时间,报告的感染者数就超过了200例。二.BA.5存在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与之前的毒株相比,奥密克戎 BA.5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免疫逃逸现象。有研究显示,未完全接种疫苗和完全接种过疫苗的BA.1和BA.2感染者血清对于BA.5的中和作用,相比之前的变异株,存在不同程度下降。对于奥密克戎BA.5变异株导致的疫情,因为该变异株存在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需要更加重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其致病力并没有明显的增强,国内近期几次BA.5变异株疫情的防控实践也提示,现有的防控措施仍然有效。BA.5变异株仍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传播方式仍然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最重要的防控手段还是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这些措施包括规范戴口罩、手卫生等防护、保持社交距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等,在目前的防控背景下,除上述个人防控措施外,提倡大家根据辖区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积极落实定期核酸检测、主动扫场所码等公共防控措施。在此特别提醒大家,一是近期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县区的人员,要主动向社区报备,并根据社区要求,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但出现不适症状的,每天要主动自觉进行核酸检测,直到症状消失或者回到本地7天以上,可按照辖区的核酸筛查频次来执行。二是未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种的人员,尤其是老年人群,要积极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工作。资料/浙江发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