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江荣获了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成为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获奖单位,并且在此次综合评价考评中,以86.4的“考分”,位列县(市、区)全省第一。
“天工鼎”是浙江省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之后,又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鼎类奖项。它的评选聚焦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工作评价4个维度,设置了32项考核指标,是一次综合大考评。
质量变革
在“质量变革”这一项中,滨江拿到了两个“得分点”。规上制造业人均应付职工薪酬达27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规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505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8 倍。
可见,规上工业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滨江的规上工业企业共255家,和其他区动辄六七百家的数量相比,主要胜在“以质取胜”。
就在前不久,滨江有27家企业上榜了2022年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并遥遥领先;其中新华三连续四年位居榜首,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网易、阿里巴巴、宇视和迪普7家企业连续三年位居前十强。据悉,该榜单主要是根据上一年度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得出。而这也恰巧佐证了滨江在质量变革中总体创造能力的快速攀升。
除此之外,工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是两个更直观的参考数据。前者是扣除了原材料、能源等中间投入后,反映的一个地区的“工业净产出”。后者指的是“规上工业企业的净产出”,对产业链影响力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
数据显示,2022年,滨江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5亿元,增长1.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756.4亿元,增长1.5%。今年一季度,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2.1亿元,同比增长7.8%。在全市排名中,总量与增速分别位于第一、第三。两项数据皆表明,滨江的制造业生产效率持续稳居全市领先水平。
效率变革
当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质量”,还要“效率”。在“效率变革”指数中,滨江的亩均效益和单位能耗表现最优。其中,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851.1万元/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5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03吨标煤/万元全省最低。
说起亩均效益,滨江还有一份亮眼的成绩: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连续5年稳居全省榜首。并且,从最新的对比数据来看,滨江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4倍,是第二名的3倍有余。
“亩均”的强劲,正是与规上工业增加值领先互为因果的表现。与此同时,也展示出了滨江显著的产业结构优势和坚韧的发展质地,带动了“动力变革”的高指数。
动力变革
在动力变革指数中,滨江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7.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8.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8 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制造业比重92.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5.5倍。
不难发现,研发、数字经济、高技术等字眼构成了滨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杭州慧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研发的货柜智能机器人就是“数字+制造”典型代表。
在企业设备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在屏幕上动动手指,一个方形智能机器人便灵活地飞到了货架前,它迅速定位到了指定货物柜,将柜里的货物取出“背上”,随后飞快地将货物送到了出货口。整个过程仅需30秒左右。
这些货柜是慧仓科技致力研发的高速智慧立体库,它们还拥有非常可爱的名字:摩天轮、迷你库与闪电播,适用于不同制造业场景。
工作评价
当然,这也与滨江的持续发力分不开。为了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双引擎”发展,滨江全力打造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机器人、高端软件等“浙江制造”省级产业集群核心区。一季度,滨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也获评了杭州市“五星工程”。
同时,滨江还开展重点产业链图谱分析,探索“链长+链主”产业链招商模式,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新招引项目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实现翻番。
此外,滨江还实施了“创业陪跑计划”“瞪羚计划”“凤凰计划”等多个企业培育的专项行动,使得企业梯队日益壮大,结构日益完善。目前累计认定国家单项冠军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省级隐形冠军1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93家。
值得一提的是,滨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 。这也愈加证实:“天工鼎”看似滨江的一次“巧夺”,但其实,“熟能生巧”才是滨江取胜的底色。
近日,滨江荣获了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成为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获奖单位,并且在此次综合评价考评中,以86.4的“考分”,位列县(市、区)全省第一。
“天工鼎”是浙江省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之后,又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鼎类奖项。它的评选聚焦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工作评价4个维度,设置了32项考核指标,是一次综合大考评。
质量变革
在“质量变革”这一项中,滨江拿到了两个“得分点”。规上制造业人均应付职工薪酬达27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规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505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8 倍。
可见,规上工业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滨江的规上工业企业共255家,和其他区动辄六七百家的数量相比,主要胜在“以质取胜”。
就在前不久,滨江有27家企业上榜了2022年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并遥遥领先;其中新华三连续四年位居榜首,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网易、阿里巴巴、宇视和迪普7家企业连续三年位居前十强。据悉,该榜单主要是根据上一年度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得出。而这也恰巧佐证了滨江在质量变革中总体创造能力的快速攀升。
除此之外,工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是两个更直观的参考数据。前者是扣除了原材料、能源等中间投入后,反映的一个地区的“工业净产出”。后者指的是“规上工业企业的净产出”,对产业链影响力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
数据显示,2022年,滨江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5亿元,增长1.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756.4亿元,增长1.5%。今年一季度,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2.1亿元,同比增长7.8%。在全市排名中,总量与增速分别位于第一、第三。两项数据皆表明,滨江的制造业生产效率持续稳居全市领先水平。
效率变革
当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质量”,还要“效率”。在“效率变革”指数中,滨江的亩均效益和单位能耗表现最优。其中,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851.1万元/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5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03吨标煤/万元全省最低。
说起亩均效益,滨江还有一份亮眼的成绩: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连续5年稳居全省榜首。并且,从最新的对比数据来看,滨江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4倍,是第二名的3倍有余。
“亩均”的强劲,正是与规上工业增加值领先互为因果的表现。与此同时,也展示出了滨江显著的产业结构优势和坚韧的发展质地,带动了“动力变革”的高指数。
动力变革
在动力变革指数中,滨江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7.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8.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8 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制造业比重92.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5.5倍。
不难发现,研发、数字经济、高技术等字眼构成了滨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杭州慧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研发的货柜智能机器人就是“数字+制造”典型代表。
在企业设备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在屏幕上动动手指,一个方形智能机器人便灵活地飞到了货架前,它迅速定位到了指定货物柜,将柜里的货物取出“背上”,随后飞快地将货物送到了出货口。整个过程仅需30秒左右。
这些货柜是慧仓科技致力研发的高速智慧立体库,它们还拥有非常可爱的名字:摩天轮、迷你库与闪电播,适用于不同制造业场景。
工作评价
当然,这也与滨江的持续发力分不开。为了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双引擎”发展,滨江全力打造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机器人、高端软件等“浙江制造”省级产业集群核心区。一季度,滨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也获评了杭州市“五星工程”。
同时,滨江还开展重点产业链图谱分析,探索“链长+链主”产业链招商模式,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新招引项目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实现翻番。
此外,滨江还实施了“创业陪跑计划”“瞪羚计划”“凤凰计划”等多个企业培育的专项行动,使得企业梯队日益壮大,结构日益完善。目前累计认定国家单项冠军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省级隐形冠军1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93家。
值得一提的是,滨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 。这也愈加证实:“天工鼎”看似滨江的一次“巧夺”,但其实,“熟能生巧”才是滨江取胜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