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店小二”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硅谷天堂”

发布日期:2024-11-1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天堂硅谷报


三季度末,滨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1-9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58.8亿元,同比增长7.1%,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三,截至目前,已出让工业用地233亩,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全年目标。

优质企业缘何纷纷选择在滨江“扎根”?优质营商环境是关键。

开展“一对一”服务

引领企业“共建共享”

“以前,三本证,三个环节,要分开申请三次,来回分别跑规划审批和不动产窗口才办得下来,现在竟然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申请就能办,并且一天就拿到了!”日前,滨江一家拿地企业完成成交确认当日,项目方案公示图就已经挂出,公示结束后即“喜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证”,负责跑审批的企业工作人员在拿证后感慨:“时间就是金钱,这帮我们节省了很多很多!”

近年来,滨江围绕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将产业项目方案审查时间前置到拿地前,通过设计方案“模拟审查”和“容缺受理”等机制探索,实现工业用地摘牌后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证“三证齐发”,有力助推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让的7宗工业用地均已实现“三证齐发”。目前,部分项目正加紧开工建设。

不仅做好企业“一对一”服务,滨江还主动成为引领企业“资源抱团”“共建共享”的“领头人”和“店小二”。

“在精准供地的原则下,滨江区产业用地供应地块都不大,如果各自建设地下空间,不仅开发成本高,还容易造成空间割裂、资源浪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在长期对企业的密切服务中留意到这个“痛点”,滨江出台了《滨江区相邻地块项目统筹开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

在该政策引领下,光云科技、高新兴创联、银江股份、长典医药等4家拿地企业开创“4企联建”模式,“共享”地下空间。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最新消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4个项目已先后结顶,其中高新兴创联、银江股份项目按照既定计划开展精装修和幕墙工作。明年春天这片区块,将输入很多“新鲜血液”。

深挖“低效盘活”潜力

加速产业园“腾笼换鸟”

对符合拿地标准的企业,滨江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对于尚不具备拿地条件的企业,也因地制宜推出保障其升级发展的“妙招”。

“以前这个区块是以摊大饼、低矮旧的老厂房为主。现在一踏入园区,就被现代化产业园区风貌吸引住了。”最近,正在滨江为企业寻找新办公场所的李先生发现,长河工业园区已“旧貌换新颜”,变得有些“认不出”了。

老厂房被改造成了新兴产业园,也有了个别致的名字——冠山数智产业园。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许多研发成果进入标准化生产前需要进行‘小试中试’,对场地的承重、层高等有要求,改造后的冠山数智产业园以其物理空间的稀缺性,承接区内优质人才和产业化项目。”白马湖实验室先进低碳灵活发电、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等15个产业化中试项目已落地,预计年底前建成投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冠山数智产业园先后引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爱力浦工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卫未再生、上市后备企业英百瑞等。企业不断涌入,产业园含“科”量也大幅上升。

冠山数智产业园仅是一个节点。今年上半年,长河街道工业园三期暨浙江园宇宙高科技产业园也如期开园,随着各产业园“腾笼”速度加快,“低效盘活”正结出越来越多果实。一批聚焦承接滨江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溢出制造类项目、北企南迁未供地产业项目的产业园将全新出发,为滨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强“店小二”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硅谷天堂”

发布日期:2024-11-14

浏览次数:

三季度末,滨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1-9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58.8亿元,同比增长7.1%,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三,截至目前,已出让工业用地233亩,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全年目标。

优质企业缘何纷纷选择在滨江“扎根”?优质营商环境是关键。

开展“一对一”服务

引领企业“共建共享”

“以前,三本证,三个环节,要分开申请三次,来回分别跑规划审批和不动产窗口才办得下来,现在竟然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申请就能办,并且一天就拿到了!”日前,滨江一家拿地企业完成成交确认当日,项目方案公示图就已经挂出,公示结束后即“喜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证”,负责跑审批的企业工作人员在拿证后感慨:“时间就是金钱,这帮我们节省了很多很多!”

近年来,滨江围绕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将产业项目方案审查时间前置到拿地前,通过设计方案“模拟审查”和“容缺受理”等机制探索,实现工业用地摘牌后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证“三证齐发”,有力助推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让的7宗工业用地均已实现“三证齐发”。目前,部分项目正加紧开工建设。

不仅做好企业“一对一”服务,滨江还主动成为引领企业“资源抱团”“共建共享”的“领头人”和“店小二”。

“在精准供地的原则下,滨江区产业用地供应地块都不大,如果各自建设地下空间,不仅开发成本高,还容易造成空间割裂、资源浪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在长期对企业的密切服务中留意到这个“痛点”,滨江出台了《滨江区相邻地块项目统筹开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

在该政策引领下,光云科技、高新兴创联、银江股份、长典医药等4家拿地企业开创“4企联建”模式,“共享”地下空间。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最新消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4个项目已先后结顶,其中高新兴创联、银江股份项目按照既定计划开展精装修和幕墙工作。明年春天这片区块,将输入很多“新鲜血液”。

深挖“低效盘活”潜力

加速产业园“腾笼换鸟”

对符合拿地标准的企业,滨江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对于尚不具备拿地条件的企业,也因地制宜推出保障其升级发展的“妙招”。

“以前这个区块是以摊大饼、低矮旧的老厂房为主。现在一踏入园区,就被现代化产业园区风貌吸引住了。”最近,正在滨江为企业寻找新办公场所的李先生发现,长河工业园区已“旧貌换新颜”,变得有些“认不出”了。

老厂房被改造成了新兴产业园,也有了个别致的名字——冠山数智产业园。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许多研发成果进入标准化生产前需要进行‘小试中试’,对场地的承重、层高等有要求,改造后的冠山数智产业园以其物理空间的稀缺性,承接区内优质人才和产业化项目。”白马湖实验室先进低碳灵活发电、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等15个产业化中试项目已落地,预计年底前建成投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冠山数智产业园先后引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爱力浦工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卫未再生、上市后备企业英百瑞等。企业不断涌入,产业园含“科”量也大幅上升。

冠山数智产业园仅是一个节点。今年上半年,长河街道工业园三期暨浙江园宇宙高科技产业园也如期开园,随着各产业园“腾笼”速度加快,“低效盘活”正结出越来越多果实。一批聚焦承接滨江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溢出制造类项目、北企南迁未供地产业项目的产业园将全新出发,为滨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