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杭州高新区(滨江)位列第二名,仅次于深圳南山区。
全国百强区第二,高新区(滨江)何以能?可以从文化影响力、文化生产力、文化内驱力三个维度解析滨江的实力与潜力。
影响力
文化出圈现象彰显背后实力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文产力量的身影频频亮相全国舞台,更有的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这些文化“出圈”现象正是滨江文化软实力的直观表现。
滨江创意和智造,闪耀国内外大舞台——宇树科技的A1机器牛“犇犇”亮相央视春晚收获一片赞誉,之后又参与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电魂网络《梦三国2》成为杭州亚运会竞技项目,走上亚洲舞台、传递“中国声音”;滨企大丰承接的俄罗斯索契天狼星剧院和音乐厅综合体建筑项目恢宏大气,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浙江智造”“滨江智造”的魅力。
此外,爆款IP——滨江造。从《秦时明月》《天行九歌》到《斗罗大陆》,玄机科技成功打造出一批现象级知名动画IP。在这期间,不少热播剧的原作IP都出自中国网络作家村,称得上是“滨江特产”。比如,在YouTube播放量超过5亿次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版权输出到韩国的《开端》等,进一步彰显滨江文产力量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和实力。
当前,滨江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明确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在发展环境和政策利好的加持下,未来有望培育打造出更多的文产“新名片”。
生产力
文化产业实现营收1831.3亿元
2023年,高新区(滨江)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累计实现营收1831.3亿元,增速17.1%,位居全市前列。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滨江的重要产业之一。
而在滨江文化产业的基本盘中,大部分来自于“国家队”成员——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它是全国首个以高科技园区命名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依托这一金字招牌,20年来,高新区(滨江)着力打造以IP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条,进一步推进文学原创、动漫制作、游戏运营、版权运作、新媒体传播等业态良性互动。此外,滨江迭代升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首次推出文化事业政策,并设立每年3000万元文化事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
经过多年的“灌溉”,从生产力维度来看,长期以来,滨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多年超10%。2023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77.8亿元,占GDP比重31%,其中年营收超亿元文化企业62家。
从集聚效应来看,高新区(滨江)已培育文化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企业7家。其中,中南卡通、网易雷火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突出,若鸿文化、趣编网络等高成长型企业后劲十足。
可见,滨江文化产业发展,源于产业底蕴、起于政策引导、兴于科技创新。如今,它俨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内驱力
文化创意和数字科技融合进行时
越来越多的滨江文化企业专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推动产业创新提质增效。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第十八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期间,多个滨江展台已开始深入探讨“数字化”这一议题。
譬如,中南卡通发布了苏东坡的数字人全息舱,观众可以在现场与数字人互动;网易有道带来了AI词典笔,内置了原生应用小P老师和HiEcho,为用户实现全科答疑;网易伏羲展示游戏场景,聚焦“文化科技+数字艺术”如何描绘未来精彩生活……
目前,依托自身数字产业优势,滨江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数字设计、数字服务等业态,高标准打造浙江省文化产业主阵地,形成了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正努力成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
相信未来,科技赋能,滨江企业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将越走越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杭州高新区(滨江)位列第二名,仅次于深圳南山区。
全国百强区第二,高新区(滨江)何以能?可以从文化影响力、文化生产力、文化内驱力三个维度解析滨江的实力与潜力。
影响力
文化出圈现象彰显背后实力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文产力量的身影频频亮相全国舞台,更有的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这些文化“出圈”现象正是滨江文化软实力的直观表现。
滨江创意和智造,闪耀国内外大舞台——宇树科技的A1机器牛“犇犇”亮相央视春晚收获一片赞誉,之后又参与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电魂网络《梦三国2》成为杭州亚运会竞技项目,走上亚洲舞台、传递“中国声音”;滨企大丰承接的俄罗斯索契天狼星剧院和音乐厅综合体建筑项目恢宏大气,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浙江智造”“滨江智造”的魅力。
此外,爆款IP——滨江造。从《秦时明月》《天行九歌》到《斗罗大陆》,玄机科技成功打造出一批现象级知名动画IP。在这期间,不少热播剧的原作IP都出自中国网络作家村,称得上是“滨江特产”。比如,在YouTube播放量超过5亿次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版权输出到韩国的《开端》等,进一步彰显滨江文产力量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和实力。
当前,滨江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明确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在发展环境和政策利好的加持下,未来有望培育打造出更多的文产“新名片”。
生产力
文化产业实现营收1831.3亿元
2023年,高新区(滨江)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累计实现营收1831.3亿元,增速17.1%,位居全市前列。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滨江的重要产业之一。
而在滨江文化产业的基本盘中,大部分来自于“国家队”成员——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它是全国首个以高科技园区命名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依托这一金字招牌,20年来,高新区(滨江)着力打造以IP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条,进一步推进文学原创、动漫制作、游戏运营、版权运作、新媒体传播等业态良性互动。此外,滨江迭代升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首次推出文化事业政策,并设立每年3000万元文化事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
经过多年的“灌溉”,从生产力维度来看,长期以来,滨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多年超10%。2023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77.8亿元,占GDP比重31%,其中年营收超亿元文化企业62家。
从集聚效应来看,高新区(滨江)已培育文化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企业7家。其中,中南卡通、网易雷火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突出,若鸿文化、趣编网络等高成长型企业后劲十足。
可见,滨江文化产业发展,源于产业底蕴、起于政策引导、兴于科技创新。如今,它俨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内驱力
文化创意和数字科技融合进行时
越来越多的滨江文化企业专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推动产业创新提质增效。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第十八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期间,多个滨江展台已开始深入探讨“数字化”这一议题。
譬如,中南卡通发布了苏东坡的数字人全息舱,观众可以在现场与数字人互动;网易有道带来了AI词典笔,内置了原生应用小P老师和HiEcho,为用户实现全科答疑;网易伏羲展示游戏场景,聚焦“文化科技+数字艺术”如何描绘未来精彩生活……
目前,依托自身数字产业优势,滨江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数字设计、数字服务等业态,高标准打造浙江省文化产业主阵地,形成了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正努力成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
相信未来,科技赋能,滨江企业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