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政务 > 政务动态 > 区情快递
“知产”变现提速 创新活力涌动
来源: 天堂硅谷报 发布时间: 2024-12-05 09:22 点击率:

“国际滨”,处处涌动着创新浪潮。今年前三季度,滨江专利授权量1385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633件、PCT申请量568件、专利质押63.92亿元,多项指标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高新区(滨江)知识产权和标准服务成效的体现。“我们正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先行先试,闯出标识度

在国务院发文的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中,记者发现,有两项经验来自滨江,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从一隅走向全国,“滨江经验”先行在何处?

中小型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们往往由于缺少实物资产而无法进行质押,如何助力企业挺过研发周期?

高新区(滨江)的破题之举是,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其路径为,让企业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获得授信。今年,这一模式迎来扩容,滨江启动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规范》省标制定。

杭州海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获益者之一。今年,该公司在“数知通”平台上顺利登记了数据知识产权并拿到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基于登记证书提供的数据知识产权证明,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对接,帮助其获得了浙江泰隆银行中国数谷杭州分行5000万元的融资增信。

海亮案例,并非个例。截至目前,滨江已帮助1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79亿元。

行至阡陌路与丹枫路交叉口,一座以“知识产权”命名的大厦映入眼帘。它是浙江省首家综合性知识产权发展及服务出口的综合性平台,也是滨江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

知识产权大厦集聚了专利代办处、知识产权法庭等各级各类服务机构52家,服务范围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全领域,为企业提供全门类、全链条、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原本需要去北京办理的知识产权业务,如今企业就近就能办理。

同时,源源不断的成果也不断在高新区(滨江)诞生。今年8月,迭代升级的区级知识产权政策正式实施。在该政策引导下,累计下发各级知识产权资助超8600万元,惠及企业超千家。

护航生态,彰显开放力

知识产权贯穿于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跑进工厂、再跑向国内外市场的全过程,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本身也是在链接创新资源。在今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滨江又发布了新一轮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举措——

在集聚知识产权人才上,《知识产权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4-2027年)》出炉,其中提到,滨江计划到2027年,知识产权师数量从150名增加到300名,专利代理师从180名增加到260名,并争取建设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及宣传教育基地;在护航企业出海上,区市场监管局组织编写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手册》印尼篇和越南篇正式官宣,有了该“百宝书”,如何在对应国家申请发明专利、注册商标等问题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今年,滨江还与德施曼、萤石、华橙、北航杭研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联合体将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我们将力争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区和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企业发展过程中,输出行业标准经常被视为最高追求。多年来,滨江已经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竞争力的企业,为国家标准输送“滨江方案”。

比如近期,由杭州三相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全国11个地区21家高速电机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制的国家标准GB/T44294-2024《电主轴电动机通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电主轴电动机国家标准,填补了高速电机国产替代空白和国家标准空白,该标准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成立不过三十余年的滨江,已然从全球规则的学习者、参与者逐渐换位为制定者、贡献者。截至前三季度,滨江已累计培育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0家,制订国际标准56项、国家标准422项、行业标准380项,数量均领跑全省。

同时,开放的知识产权生态造就不竭的创新力,今年前三季度,滨江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68件,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6.87%。

当前,以知识产权和标准增值化服务改革为牵引,滨江正在成为接轨国际的前沿窗口,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国际滨”呼之欲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阳光政务
“知产”变现提速 创新活力涌动
发布时间: 2024-12-05
信息来源: 天堂硅谷报 浏览量:

“国际滨”,处处涌动着创新浪潮。今年前三季度,滨江专利授权量1385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633件、PCT申请量568件、专利质押63.92亿元,多项指标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高新区(滨江)知识产权和标准服务成效的体现。“我们正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先行先试,闯出标识度

在国务院发文的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中,记者发现,有两项经验来自滨江,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从一隅走向全国,“滨江经验”先行在何处?

中小型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们往往由于缺少实物资产而无法进行质押,如何助力企业挺过研发周期?

高新区(滨江)的破题之举是,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其路径为,让企业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获得授信。今年,这一模式迎来扩容,滨江启动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规范》省标制定。

杭州海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获益者之一。今年,该公司在“数知通”平台上顺利登记了数据知识产权并拿到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基于登记证书提供的数据知识产权证明,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对接,帮助其获得了浙江泰隆银行中国数谷杭州分行5000万元的融资增信。

海亮案例,并非个例。截至目前,滨江已帮助1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79亿元。

行至阡陌路与丹枫路交叉口,一座以“知识产权”命名的大厦映入眼帘。它是浙江省首家综合性知识产权发展及服务出口的综合性平台,也是滨江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

知识产权大厦集聚了专利代办处、知识产权法庭等各级各类服务机构52家,服务范围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全领域,为企业提供全门类、全链条、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原本需要去北京办理的知识产权业务,如今企业就近就能办理。

同时,源源不断的成果也不断在高新区(滨江)诞生。今年8月,迭代升级的区级知识产权政策正式实施。在该政策引导下,累计下发各级知识产权资助超8600万元,惠及企业超千家。

护航生态,彰显开放力

知识产权贯穿于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跑进工厂、再跑向国内外市场的全过程,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本身也是在链接创新资源。在今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滨江又发布了新一轮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举措——

在集聚知识产权人才上,《知识产权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4-2027年)》出炉,其中提到,滨江计划到2027年,知识产权师数量从150名增加到300名,专利代理师从180名增加到260名,并争取建设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及宣传教育基地;在护航企业出海上,区市场监管局组织编写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手册》印尼篇和越南篇正式官宣,有了该“百宝书”,如何在对应国家申请发明专利、注册商标等问题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今年,滨江还与德施曼、萤石、华橙、北航杭研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联合体将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我们将力争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区和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企业发展过程中,输出行业标准经常被视为最高追求。多年来,滨江已经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竞争力的企业,为国家标准输送“滨江方案”。

比如近期,由杭州三相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全国11个地区21家高速电机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制的国家标准GB/T44294-2024《电主轴电动机通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电主轴电动机国家标准,填补了高速电机国产替代空白和国家标准空白,该标准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成立不过三十余年的滨江,已然从全球规则的学习者、参与者逐渐换位为制定者、贡献者。截至前三季度,滨江已累计培育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0家,制订国际标准56项、国家标准422项、行业标准380项,数量均领跑全省。

同时,开放的知识产权生态造就不竭的创新力,今年前三季度,滨江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68件,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6.87%。

当前,以知识产权和标准增值化服务改革为牵引,滨江正在成为接轨国际的前沿窗口,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国际滨”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