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打造青年创业创新“新天堂” | |||
| |||
前不久,5家杭州高新区(滨江)创业企业相继新获市场亿元级大额融资,引发创业圈热议。这些企业都很年轻,如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在杭州注册成立,现已成为国内AI行业“准独角兽”企业。创始人、85后杨龚轶凡选择滨江的理由颇具代表性:“滨江人才梯队丰富,创业、产业生态都较完善,政策比较完善且兑现快,是创业的好地方。” “青年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更是滨江主要的区域特质之一和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滨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孟辉介绍,目前全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3.5岁,人才总量近48万人。近3年年均引进35岁以下青年人才数超6.8万人;今年已新引进青年人才4.13万人,新增数位列杭州第一。 这些年,滨江不断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持续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努力帮助青年创业者破解创业难点。 人才战略伙伴专家公推制应运而生。“我们聘请了一批洞悉市场前沿、了解区域发展实际的知名企业家和懂技术懂研发的行业大拿,若获得一位专家推荐,被推荐人才项目落户高新区(滨江)后,即可获最高千万级资金扶持。”滨江区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连均说。 在此基础上,滨江设计了一系列政策,不仅包括人才基金、人才创业金、人才创业协同等配套支持,同时创新探索完善国有创投容错机制,将人才基金的投资容错率提高到70%,且不以单一项目的盈亏为考核评价依据,为“耐心资本”松绑。对项目尽调到位、履职跟踪尽责的,通过设置投资容错率、明确尽职条款,鼓励国有基金大胆投、放心投。 80后创业者郑飞君正是公推制度的受益者。他创立杭州傲芯科技有限公司时,从有意向创业到获批系列创业政策支持,仅花了2个月时间,顺利得到超千万元的支持额度。“滨江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大,大大减轻了我们硬科技初创企业成本压力,而且政策兑现快、服务效率高,诚意满满。”郑飞君说。如今,傲芯科技发展顺利,研发出多款行业领先的车载通信网络接口芯片,正向着车载芯片领域领先企业迈进;30多名公司成员,一半有硕士以上学历,核心成员平均40岁且都有15年以上行业经验,全公司平均30岁 科技型初创企业对研发人才招引需求迫切。滨江搭建以白马湖实验室、北航杭州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杭电滨江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对从事重大创新、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攻关的创业人才给予长期稳定支持与激励,并给予企业更大的人才自主评定权,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育引入环境。 杨龚轶凡说,中昊芯英创办以来,跟浙大、杭电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共同面向市场和行业发展培育人才,现在公司一半人员有硕士以上学历,今年又拿到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名额。 滨江着力打造青年创业创新“新天堂”,产业也更趋新,以数字经济、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零磁医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也在加速崛起,诞生了不少“年轻”企业,基本都是在1990年杭州高新区成立后注册成立。 “随着滨江产业生态日益完善,越来越多青年开始进军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我们今年又推出了面向青年创业者的‘青链’行动计划。”滨江区人力社保局副局长俞凯华介绍,该计划针对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青年,只要是满足条件的硕士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创业者,其项目所属领域符合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方向,以及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生物、元宇宙等前沿赛道的,即可申请,经审定将获得3年总共最高500万元资助。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