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杭州亚运会后,“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将“绽放”世预赛,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这里原本是“一亩三分田”的乡村图景,从一片滩涂到“长”成一座国际化气息浓厚的现代化新城,高新区(滨江)只用了不到30年光景。
在如火如荼的生长过程中,“开放”始终是高新区(滨江)的关键词。
以产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全面构建开放格局,高新区(滨江)与世界交融发展,早已被大家冠以“国际滨”之名,大步迈向国际舞台。
3月17日上午,高新区(滨江)召开“滨扬海外 江海同舟”开放强区暨数字自贸区建设推进大会,发布《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国际滨”将以重构开放格局的姿态迎来迭代升级,升级版的“国际滨”将着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区,在全市建设全球数贸港核心区、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市中作出应有贡献。
“国际滨”的“开放血脉”
每当外商来到高新区(滨江)考察,区商务局的工作人员总会向他们介绍,眼前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的美丽城区,是在2000年以后蜕变而生。“一说到这儿,外商常常发出‘Unbelievable(不可置信)’的赞叹!”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说,这不仅是对“高新速度”的惊叹,也是对“国际滨”发展潜力的认可。
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高新服务”,让杭州高新区成为了开放的“强磁场”——1995年1月28日,中德合资的杭州博世电动工具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选址杭州高新区,这个总投资近3000万美元的项目,成为我国当时电动工具行业最大的一个合资项目;2002年10月,诺基亚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随着华为、网易等“金凤凰”相继落子,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合并”后的几年里,信息产业长廊在钱江南岸崛起,这也奠定了“数字滨江”的发展未来。
数据持续刷新“国际滨”的开放实力——2024年,全区GDP突破2800亿元,货物贸易出口额突破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列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制度创新方面,全区累计获评国家、省、市自贸制度创新案例58项。比如在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方面,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省探索跨境访问企业外联APP,累计推进4批共62家企业外联APP试点企业、367个序列号先行先试,相关工作经验已经在全省复制推广,切实提高服务企业效能。
重构开放格局,“国际滨”如何破局?
眼下,杭州半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半云科技”)董事长宋小波将“海外”作为公司发展的“下一站”。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专精特新企业,半云科技希望在海外找到更多“订单”。
半云科技的“下一步”,既反映了企业寻求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意味着政府要以更大力度和更优服务护航企业发展、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的现实需求。
去年以来,我省提出要锚定“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做到“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切实增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坚持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将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大会现场,杭州高新区(滨江)《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明确六项重点举措,涉及数字自贸区核心建设、跨境电商提升、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高质量外资引进、高能级开放平台打造、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
事实上,这也释放出高新区(滨江)对外开放的步子将跨得再大些的信号。
以数字自贸区核心区建设来看,高新区(滨江)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今年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设立的第五个年头,早在去年9月的第三届数贸会期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已经先行探索,为企业构建起一般数据规范便利出境的绿色通道。
会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启动仪式。换句话说,未来,企业可以更高效合规地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启动服务中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有力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跨境有序流动。”高新区(滨江)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政府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已有不少企业受益于此,PingPong便是其中之一。
从创业之初在众创空间的一张长条桌起步,到如今公司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交易峰值超过10亿美元,PingPong在滨江已经深耕十年。公司创始人、CEO陈宇表示,PingPong诞生在滨江,也扎根在滨江,最能够感受到高新区(滨江)政府在数字贸易、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与时俱进,不仅在政策出台方面,也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下真功夫。“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国家高水平开放战略在滨江求真、务实、有效落地,这也坚定了我们立足滨江,投身全球化开放浪潮的信心和决心。”他说。
当然,于高新区(滨江)而言,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大会上,“滨扬海外”万品出海计划正式启动、“江海同舟”百企扬帆联盟正式成立。杭州之江数字贸易发展中心是出海服务联盟单位之一,中心主任周露表示,希望借助平台,能够让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不再是单兵作战,可以更好地带动高新区(滨江)企业的产品、技术、文化的输出,并能发挥“引进来”的作用,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和人才落户滨江。
扎根高新区(滨江)究竟能获得什么?
“我9岁离开中国,前年才回国工作。在日常与政府接触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政府很强的服务意识,这是我在欧洲工作时从未看到过的。”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莉君用“最明智”这一关键词,评价了企业扎根滨江的感受。
在她看来,高新区(滨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正是这种“店小二”式的贴心,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她说,正是高新区(滨江)对外开放的创新魅力和完善卓越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对扩大投资充满信心。
据了解,为了确保《方案》落地见效,高新区(滨江)还与义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双方将在跨境电商产业带、数据跨境流动、数据要素流通等8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高能级开放高地建设,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继杭州亚运会后,“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将“绽放”世预赛,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这里原本是“一亩三分田”的乡村图景,从一片滩涂到“长”成一座国际化气息浓厚的现代化新城,高新区(滨江)只用了不到30年光景。
在如火如荼的生长过程中,“开放”始终是高新区(滨江)的关键词。
以产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全面构建开放格局,高新区(滨江)与世界交融发展,早已被大家冠以“国际滨”之名,大步迈向国际舞台。
3月17日上午,高新区(滨江)召开“滨扬海外 江海同舟”开放强区暨数字自贸区建设推进大会,发布《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国际滨”将以重构开放格局的姿态迎来迭代升级,升级版的“国际滨”将着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区,在全市建设全球数贸港核心区、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市中作出应有贡献。
“国际滨”的“开放血脉”
每当外商来到高新区(滨江)考察,区商务局的工作人员总会向他们介绍,眼前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的美丽城区,是在2000年以后蜕变而生。“一说到这儿,外商常常发出‘Unbelievable(不可置信)’的赞叹!”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说,这不仅是对“高新速度”的惊叹,也是对“国际滨”发展潜力的认可。
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高新服务”,让杭州高新区成为了开放的“强磁场”——1995年1月28日,中德合资的杭州博世电动工具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选址杭州高新区,这个总投资近3000万美元的项目,成为我国当时电动工具行业最大的一个合资项目;2002年10月,诺基亚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随着华为、网易等“金凤凰”相继落子,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合并”后的几年里,信息产业长廊在钱江南岸崛起,这也奠定了“数字滨江”的发展未来。
数据持续刷新“国际滨”的开放实力——2024年,全区GDP突破2800亿元,货物贸易出口额突破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列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制度创新方面,全区累计获评国家、省、市自贸制度创新案例58项。比如在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方面,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省探索跨境访问企业外联APP,累计推进4批共62家企业外联APP试点企业、367个序列号先行先试,相关工作经验已经在全省复制推广,切实提高服务企业效能。
重构开放格局,“国际滨”如何破局?
眼下,杭州半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半云科技”)董事长宋小波将“海外”作为公司发展的“下一站”。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专精特新企业,半云科技希望在海外找到更多“订单”。
半云科技的“下一步”,既反映了企业寻求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意味着政府要以更大力度和更优服务护航企业发展、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的现实需求。
去年以来,我省提出要锚定“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做到“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切实增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坚持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将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大会现场,杭州高新区(滨江)《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明确六项重点举措,涉及数字自贸区核心建设、跨境电商提升、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高质量外资引进、高能级开放平台打造、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
事实上,这也释放出高新区(滨江)对外开放的步子将跨得再大些的信号。
以数字自贸区核心区建设来看,高新区(滨江)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今年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设立的第五个年头,早在去年9月的第三届数贸会期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已经先行探索,为企业构建起一般数据规范便利出境的绿色通道。
会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启动仪式。换句话说,未来,企业可以更高效合规地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启动服务中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有力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跨境有序流动。”高新区(滨江)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政府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已有不少企业受益于此,PingPong便是其中之一。
从创业之初在众创空间的一张长条桌起步,到如今公司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交易峰值超过10亿美元,PingPong在滨江已经深耕十年。公司创始人、CEO陈宇表示,PingPong诞生在滨江,也扎根在滨江,最能够感受到高新区(滨江)政府在数字贸易、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与时俱进,不仅在政策出台方面,也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下真功夫。“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国家高水平开放战略在滨江求真、务实、有效落地,这也坚定了我们立足滨江,投身全球化开放浪潮的信心和决心。”他说。
当然,于高新区(滨江)而言,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大会上,“滨扬海外”万品出海计划正式启动、“江海同舟”百企扬帆联盟正式成立。杭州之江数字贸易发展中心是出海服务联盟单位之一,中心主任周露表示,希望借助平台,能够让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不再是单兵作战,可以更好地带动高新区(滨江)企业的产品、技术、文化的输出,并能发挥“引进来”的作用,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和人才落户滨江。
扎根高新区(滨江)究竟能获得什么?
“我9岁离开中国,前年才回国工作。在日常与政府接触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政府很强的服务意识,这是我在欧洲工作时从未看到过的。”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莉君用“最明智”这一关键词,评价了企业扎根滨江的感受。
在她看来,高新区(滨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正是这种“店小二”式的贴心,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她说,正是高新区(滨江)对外开放的创新魅力和完善卓越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对扩大投资充满信心。
据了解,为了确保《方案》落地见效,高新区(滨江)还与义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双方将在跨境电商产业带、数据跨境流动、数据要素流通等8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高能级开放高地建设,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